评论:把好乳品进口原料质量关

2013年08月06日 16:14  中国广播网 

  【导读】质检总局今天凌晨突发召回公告,雅培为恒天然含毒乳清蛋白粉的另一客户。8月6日16点,经济之声评论:国内主管部门和乳企更应把好进口原料的质量关。

  中广网北京8月6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8月2日,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自曝他们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的肉毒杆菌,在中国乳品行业掀起了轩然大波。今天最新的消息是,受影响的企业又多了雅培。国家质检总局今天凌晨突然发布公告,说昨晚接到新西兰驻华使馆通报,称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为雅培(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生产的两批次婴幼儿配方奶粉存在被肉毒杆菌污染的风险。质检总局已要求雅培公司履行主体责任,召回相关产品,切实保护中国消费者健康。新西兰的奶牛打个喷嚏,中国的奶粉市场也会震荡不已,这话真是不假。

  目前国内进口原料奶粉80%是来自新西兰,而来自新西兰的奶粉70%是由恒天然提供,所以受影响的光奶粉就包括了中国消费者常用的多美滋、可瑞康、现在又是雅培也不稀奇。事件发生之后,各种评论纷至沓来,有说不要迷信洋奶粉的,有说这是国内乳企的一个机会的。如果这个事件恒天然不选择自曝家丑,中国的消费者是不是永远都不会知道奶粉中可能含有肉毒杆菌呢?奶源有限是中国乳业发展的一个巨大瓶颈,出去寻找奶源和原料不可避免,监管部门和企业是不是应该首先把好进口原料的质量关呢?洋奶粉再次曝出问题,更需要做的仍然是以此为鉴,去反思中国乳业存在的问题,恐怕只有这样中国乳企的形象和信誉才能真正重塑起来。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赵萍将就此评论。

  对于恒天然的事情,很多网友有一样的疑问,如果这个事件恒天然不选择自曝家丑,中国的消费者是不是永远都不会知道买的奶粉中可能含有肉毒杆菌?中国企业在进口原料时,是不是也应该把好质量关?

  赵萍:我认为存在这种可能性,也就是因为恒天然把问题自己暴露出来了,所以才让消费者相信,也让消费者认识到在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问题上,除了相关的主管部门有责任之外,企业更加有责任。而实际上对于产品质量安全的把关、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实际上是世界性难题,不只是在中国经常会发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那么在其他国家、发达国家,他们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是此起彼伏的。但是面对这样发生频率比较高的食品质量安全难题怎样去把好质量关呢?

  我认为两个方面比较重要,一个就是相关的主管部门的确应该站好岗,对于进口的产品也好,国产的产品也好,按时检测并定期公布。另一个就是企业一定要有自律意识,自己的产品质量如果出现了问题,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应该看长远,关注消费者的利益,企业才能有发展。但是从世界各国的产品安全质量问题暴露出来我们会发现,对于那些自律性比较好的国家来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更多是由于意外事件发生的,不是有意去掺杂使假,去损害消费者,是在监管过程当中或者生产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定的纰漏,才导致了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这与个别企业蓄意去掺杂使假,应该说性质还是完全不同的。

  这次恒天然进口奶粉的检测,有专家介绍,进口奶粉的检验不可能将所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列入检测项目,由于肉毒杆菌出现在奶粉中的情况极少出现,所以目前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将肉毒杆菌列入了奶粉的检测项目。但是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洋奶粉问题频出,暴露出我国相关国家标准缺失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标准,才能提升监管力度。奶源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国乳业发展的瓶颈,进口原料不可避免,怎么努力去把好原料的质量关呢?

  赵萍:一出现问题就要去修改标准,这无论在哪个国家来说都是不可行的。因为标准是要相对稳定才能够让业界了解并认真执行,所以说不是说出了问题就要立即去修改标准,同时检测项目也不能涵盖所有与这个商品有关的任何风险,其中就像这个说肉度杆菌这个问题,其实任何一个产品不仅仅是食品,比如说其他的,汽车、饮料、服装都不可能把所有可能有害的或者有风险的因素都纳入到检测范围,都纳入到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当中。因此修改标准,这个不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另外,比较可行的办法在于监管部门可能还是要定期抽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那么这样才可能说去避免因为定期抽查这样一个制度安排存在的一些漏洞而被忽略了,因为有不定期的抽查去弥补定期抽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企业自律问题,实际上对于产品质量安全,所谓的标准也好、法律也好,它是对产品质量安全只规定了一个底线,那么这个底线就像高压线一样,任何企业是不能触碰的,触碰了可能你就马上失去了生产资格。但是产品质量安全的上限是由企业的自律来决定的,很多有能力的企业或者大企业、名牌企业,它的企业标准一般都会远远高过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因此在苛求政府部门认真执法,要求他们站好岗的同时,也要苛求企业,尤其是那些知名的企业,要给自己定更高的标准,为消费者负责、为消费者追求质量方面更有保障的商品。

  目前我国乳业正在努力提升质量和信誉,重塑消费者的信心,这个时候洋奶粉频出问题,不应该幸灾乐祸,更应该以此为鉴,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恒天然事件,我们的监管部门和乳企还应该反思哪些问题?

  赵萍:首先从意愿上来说,中国的奶粉或奶制品的生产过程当中,有没有蓄意掺杂使假的意愿,那么为了自己的市场占有率,为了提高自己的产品所谓蛋白质含量,或其他某种营养元素的含量,而添加一些不合法,甚至危险的这些物质进去,这样的意愿实际是最可怕的。其次是非常客观的对自己的生产流程和流通过程当中的安全性能检测,对于我国的乳制品企业来说,可能引进先进的生产线,进口原料或者建一个牧场来保证原料的供应,然后以及流程管理相应的软件开发,自动化设施的引进,难题就在于我们对于未来的发展是不是有真正长远的目标,是不是真正把消费者作为上帝一样来对待,从自己的意念以及到相应的生产流程的管理,是不是随时考虑到消费者的利益,这个是最应该反思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国外长访东南亚绕开菲律宾 菲让越捎话
  • 体育亚锦赛-中国男篮苦战胜哈萨克斯坦 视频
  • 娱乐李天一案细节:李首个施暴 女方夜场兼职
  • 财经中央巡视组进驻江西稀土商人闹得凶
  • 科技多部委摸底互联网金融:企业求明确监管
  • 博客杨俊锋:法官嫖娼在我国并不鲜见
  • 读书寻花问柳寻常事:文人雅士为何喜欢狎妓
  • 教育福建“被调包”试卷作文空白 考号有涂改
  • 刘杉:存款利率市场化图景
  • 石建勋:全球如何走出增长乏力困境
  • 张五常:谁是供给学派开山鼻祖
  • 叶檀:土地卖完才有真正的房产税
  • 冉学东:此轮刺激将效果存疑
  • 板桥老黑:独生子女政策可以休矣
  • 金岩石:危机已发生 钱荒是预警
  • 曹凤岐:各国利率市场化的经验与教训
  • 安邦智库:中国债务危机的情景分析
  • 罗天昊:中国改革战略的九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