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本土乳企应形成不遮羞、不护短的信念,因为只有及时主动地披露不良信息,才能真正树立本土乳企长久的公信力。
仅一个月之内,洋乳企就两次遭受“重创”——继7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对包括合生元、多美滋、惠氏等多家洋奶粉企业展开反垄断调查后,8月2日,作为全球最大乳制品企业的新西兰恒天然公司发布消息,称该公司一个工厂2012年5月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
肉毒杆菌产生的毒素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威胁,这次恒天然集团因此管理不善,导致大量受污染乳制品流入市场,这无疑是一次质量丑闻。此外,恒天然是否隐瞒问题,也是一个疑点。新西兰贸易部长格罗泽说,恒天然的问题乳清蛋白粉于去年5月生产,但恒天然集团却在今年7月31日才最终检测出肉毒杆菌,并于8月2日向政府通报。新西兰政府将对这一事件全面调查。
恒天然爆出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包括恒天然在内的众多洋乳企“接连受挫”,无疑再次打破了进口奶粉百分百安全的神话。不过尽管这些洋乳企的质量问题屡屡使其品牌形象受损,但这些企业在发现问题后多选择主动披露,一定程度上也挽回了自身的形象,避免了危机的扩大。
需要说的是,此番爆出的“肉毒杆菌”这一名词,在全球各国的乳品检测标准中,其实均未被列入,而恒天然公司能够通过自我检查,揪出“肉毒杆菌”这一乳品安全隐患,也说明其质量控制水平,远远高于国家部门(包括出口国和进口国)的质检水平,其质量控制要求,更是远远高于国家标准要求(包括出口国和进口国)。
其次,此番恒天然公司发生的肉毒杆菌事件,其最终大白于天下,并非是由质检部门查出、亦非是由媒体爆出、更非是已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曝光,而是其自曝家丑,并且事发后主动请求召回——这份自曝家丑的担当,尤其值得本土乳企借鉴。
纵观此番恒天然公司对肉毒杆菌事件的处理,可以说,正是因为其积极主动的质量自查和主动的信息披露,才没有酿成波及范围更广、对消费者伤害更为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当下全球尚未因此发生明显的肉毒杆菌事故,我国涉事的4家进口企业得以迅速被锁定。
面对近期洋乳企的“接连受挫”,本土乳企请先别急着乐,而是要虚心学习其质量控制水平,尤其应诚心学习其主动披露机制。偶发性的食品安全事故不可能绝对避免,但对此,我们必须提高自我质量控制水平,如此才能将乳品安全事故扼杀于萌芽,我们更应形成不遮羞、不护短的信念,因为只有及时主动地披露不良信息,才能真正树立本土乳企长久的公信力。
□杨国英(学者)
相关报道见A07版
(原标题:洋乳企质量丑闻给我们上了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