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3·15在行动:苹果缺什么?

2013年04月01日 23:12  央视财经频道 

  CCTV2《央视财经评论》3·15在行动:

  苹果缺什么?

  近期,苹果公司的产品以及它的售后服务都成为了大家热议的焦点话题。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消费品牌,在对待中国消费者的态度上,苹果公司缺了什么?而作为消费者,我们的法律法规、商业环境、在约束这样的商业行为时,又缺了什么?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王小丫和著名财经评论员姚景源、马光远[微博]共同评论。

  连遭谴责,苹果悄然变脸。保修政策说法不一。苹果公司为何不肯认错?缺了一块的苹果,缺的究竟是什么?

  姚景源:我们缺少完善市场经济的法制法规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苹果缺了什么?应当讲它现在缺少自爱。亚当斯密在著作《国富论》里曾经写到,他说我们之所以吃到美味佳肴,不是酿酒师和农夫怜悯我们,而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我们不乞求他们博爱,我们只希望他们自爱。对于苹果也是这样,我们不是乞求你苹果对我们中国的消费者博爱,我们是希望你自爱。在市场经济当中,消费者手中的货币,它其实是一种选票,我们买了苹果的产品,等于消费者选了你,给你投了一票。苹果公司在中国获取了这么多的选票,你应当有一种感恩之情,你要感谢中国这么多的选民在选举你,你当选了,你要考虑怎么样来最大能力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你的底线就是应当自爱。但是苹果的行为,尽管我们看到有一些微小的进步和变化,但是还远远的不够,所以它现在最缺的还是自爱。你在市场经济当中做不到自爱,你面马上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大家不来给你投票了。你想让大家继续去给你投票,显然是一件十分困难,甚至不可能的事情。

  我们确实是不要光去谈苹果缺什么,我们还得看我们缺什么。就是为什么苹果公司在它本土,在世界上有的国家就不敢这样,怎么到了我们这里它就另定一套规则,去伤害我们消费者的利益,而且出了问题,还如此的傲慢。我觉得,很重要的就在于我们缺什么。那我们缺什么呢,应当讲我们还是缺少完善市场经济的这种法制法规,特别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法制和法规。我也讲了,我说我们现在这个苹果的事情,从315到现在经历了半个月。其实我们的舆论,我们的消费者,大家都在几乎要求苹果解决问题。但是苹果的态度还如此的暧昧。那么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我们的行政部门要依法依规的执法。而且只要我们果断的执法,恐怕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回过头再来讲执法的话,我觉得我们确实存在问题,就是说我们的法律法规不够细化。

  马光远:苹果不能独特到不遵守一个国家的法律法规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因为现在大家谈到苹果,老说它是全球第一,是商业巨子。事实上,我们从它目前的所作所为去看的话,不要说它是一个商业巨子,就按照一般的企业,在某一个行业里的基本规范来讲的话,它是没有达到的。无论是保修的一般期效问题,还是这个期限怎么样去进行计算的问题,中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是非常明确的,也就是说,你的手机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算这个日期,你的零部件是多长时间,苹果的很多回答是有矛盾的。

  再有一个,这个日期究竟怎么算?我们说按照一般的常识,就说法律的期限,不要管一些专业的术语,就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买了你的一个东西以后,买回来以后结果没法用,修也没法修,必须换。那么换了的以后,我换了一个东西,这个保修期是从换后算,还是说把以前那个根本不能用的给也算上?我想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一个常识。但是就这么简单的问题,我们看到苹果的代理店也好,它的相关服务机构也好,也没有做出一个统一的回答。也就是说,我们不是拿你作为一个商业巨头来衡量,拿一个基本的企业的基本的服务、基本的手法来衡量,你没有做到自爱。当然这个企业自爱也好,或者企业被别人爱也好,实际上都不是基于道德。亚当斯密写了《国富论》,也写了《道德情操论》。但是《国富论》最基本的根本是什么?它是基于利益。也就是说,有了利益以后,我才会去守法遵纪地去做一些事儿。

  我们现在要问,苹果面对这么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它为什么连基本的法律法规都没有做到?支撑他来做出这种行为的底气是什么?我觉得我们需要去探讨。苹果的独特是什么?它以前的独特是得到大家喜欢的,它体现在创新方面。比方说,它做的很多东西一下子突破了常规,让大家感觉到真的不一样,真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不是说你独特到不遵守一个国家的法律。如果说它的独特在这个地方的话,我想苹果那个口缺的不是一小块,恐怕是一大块。

  马光远:我们需要苹果公开的改变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实际上苹果在每一个国家都有不同的一些销售政策,这样的销售政策本身,一方面是根据一个国家本身的法律完善程度,另一个是根据它的执法的一些状况,苹果会调整自己的销售政策。比如说根据中国的法律,中国法律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对三包等有一系列的规定,这个规定是苹果进入中国市场的最低界限。中国的法律还说,如果苹果还想做得更好,我们是鼓励的,但是我们的底线就是,你不能低于我们现在法律的要求。

  我们今天讨论这个苹果缺什么,我们缺什么?实际上从3月15号到现在,我们看到现在很多单位都在发声,媒体在发声,《人民日报》连续五天在发声,法律界的也在发声,我们看到国家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也发声了。如果说苹果的行为本身真的违背了中国的法律,比如说违背了三包规定,违背了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规定的话,那么我们除了说以外,是不是还应该去做?如果说一个企业的行为本身已经违法了,我们的相关的执法部门就应该去制止它的违法行为,作为一个执法部门,除了劝责以外,更重要的是责令苹果去改正自己的行为,这是我们最起码应该去做的。

  我们整体的法律环境毕竟在一个完善的过程中,也就是说,我们自身的法律法规,相对于国外来讲,我们自身的标准也比较低。再加上,你去进行维权的话,你在维权成本比较高的情况下,大家就会去计算,有让媒体在那儿抨击,我们来搭个便车等等的心态。对苹果公司在中国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更重要的是怎么样去改变它这种态度。已经半个月时间了,苹果有改变吗?在改变,我们看到它悄悄的,在一些具体的做法上,已经在纠正它以前的行为。我认为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但是悄悄地去改变还不够,还应该公开的,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什么呢?公开的去改变,以后不要出现这样的情况。

  姚景源:一些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更多的站在生产者的立场上 而不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我们现在确确实实很难找出一条很细的、有针对性的法制法规去依法依规的处理、解决这个问题。还有一个怪事,我们尽管也有很多的法律法规,但是我们在出现了一些问题之后,特别是伤害消费者利益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往往一些地方政府,他们更多的是站在生产者的立场上去,不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因为生产者能给它带来GDP,所以出了问题以后,我们一些有关的政府部门不是果断地站在消费者利益上,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所以我们的消费者始终是弱势群体。在市场经济的这种状况下,面对像苹果这样的公司,我们的消费者相对显得弱势。那么他们就期待媒体能替他们呼吁,但我们的媒体不是执法部门,如果要靠媒体执法的话,那么我们那么多的执法部门都盖大盖帽,也不能给我们媒体都发大盖帽。我们还是要看到说苹果的这种态度,说明我们在市场经济建设当中的法制法规的建设还远远不足。

  马光远:假以时日 中国本土品牌超越苹果不无可能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我觉得中国的市场经济,实际上大家应该用开放的眼光去看,用全球的眼光去看。因为我们说到手机也好,说到电脑也好,这个竞争的市场是一个全球的市场。我们在这里实际上可以替苹果提一下醒儿,就是当年我们看到,当年的电视机制造、家电市场,当年的日本,甚至美国、欧洲的品牌,那个时候我们都不敢想象去超越,更不用说跟他们竞争。但是我们后来发现,一旦这个市场真的打开,一旦放弃所有的保护以后,恰恰竞争成功,在商战上战胜外国品牌的是中国本土的品牌。

  到今天为止,我们看到中国也有很多的手机品牌,而且手机本身作为一个基本的日用品本身,未来中国的很多的手机品牌往往并不差,它们差的是什么?就是没有苹果那么大的知名度。所以我觉得竞争一旦跟上,假以时日,并不见得谁胜,谁赢。我想我们能战胜苹果的地方多的是,苹果当年也栽过跟头,后来站起来了。在苹果的后面,也有很多的竞争者,也有很多的人想着去超越苹果,这一点它应该自己也深有体会。中国的很多品牌之所以现在敢去做智能手机,我想它对自身的未来也是有一定的愿景的。

  姚景源:苹果不能伤害消费者的权益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真正的上帝是消费者。我们看市场经济,近百年来,我们的企业品牌不断地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最根本的、决定性的因素取决于消费者。谁能够取得消费者最大的满意度,谁就有可持续性。其实我们现在讲苹果问题的时候,我们应当讲苹果公司最应该感谢的是我们,就是我们指出了苹果的不足,而且指出苹果最大的问题是伤害上帝,那么显然伤害上帝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所以如果说我们苹果公司,包括我们所有的企业,如果你要想有一种可持续的发展,你要想能做成百年……

  (《央视财经评论》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哈尔滨公款吃喝回潮:豪车遮牌去洗浴
  • 体育中超-鲁能2-0富力登榜首 申花2-2辽宁
  • 娱乐策划-张国荣十年祭:你的十年扰了浮生
  • 财经多地出台国五条细则未涉及20%个税
  • 科技工信部介入微信与运营商争端
  • 博客张国荣十周年祭 单身女孩私房话
  • 读书超级革命:毛泽东发动文革的三个目标
  • 教育55岁励志退休矿工卖掉房子读清华
  • 育儿童星林妙可呼吁微博根除不良言论引争议
  • 成思危:支持创新者创业才能实现民族复兴
  • 金岩石:温州房价大跌意味着什么
  • 张庭宾:土地流转会引发社会动荡吗
  • 罗天昊:张国荣投胎的经济学问题
  • 叶檀:京沪房地产细则直通税收改革
  • 徐斌:两大集体癫狂主宰中国经济未来
  • 海宁:中国这一轮房价上涨何时结束
  • 姚树洁:李克强治房比温家宝略高一筹
  • 陶冬:美股创新高 日银谋变阵
  • 成思危:在教育事业上要舍得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