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雾霾天气倒逼更严环境政策出台

2013年01月18日 00:59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新华都商学院 林伯强[微博]

  近期国内多个城市发生严重雾霾天气。造成雾霾的原因众多,包括汽车尾气、城市建设、地形构造等,但大量消耗能源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主要原因。随着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有关部门亟待出台更为严格的环境政策。

  我国现阶段的污染与城市化、工业化经济发展阶段相关,产业结构方面主要体现为能源结构问题,即以高耗能产业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合理。对于环境污染问题,有一些观点认为,中国尚处于经济发展初期,更关注摆脱贫困,对环境的需求低;随着经济发展,人均收入提高,对环境的需求也会变高,会主动采取环境友好措施。这也就是所谓的“先污染后治理”。

  然而,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说明,污染不能等待经济增长自动改善。事实上,十年来我国能源结构和工业结构并没有得到改善。2002年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中占比为63.9%,2011年增加至69.1%。同样,2002年我国重工业(高耗能)在工业结构的比重是60.9%,而2011年增至71.9%。最近连续好几天的雾霾,深刻说明我国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

  即使承认经济增长和污染总体发展规律,也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通过适当的机制直接控制环境恶化。发达国家的经验说明,如果实施可持续发展以及政府的环境政策得当,环境污染程度可以降低,甚至污染拐点可以提前到来。

  就环境成本来说,今天防治和治理某些形式的环境污染可能比未来更节省费用。例如,在生产过程中处理和安全存放危险废物,较之现在不处理而以后在需要时再投入治理,费用会更低。在经济发展阶段放任某些环境恶化,甚至可能出现环境上的不可逆。

  面对公众改善环境污染的呼声,政府除了以往的节能减排政策和指标,应当利用公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诉求,更多通过市场机制尤其是能源价格改革,形成更有效的节能减排政策和激励措施,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同时,辅之以严格环境标准和执法要求,阻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环境质量的改善有赖于经济发展和市场完善,更有赖于严格的环境标准、节能减排约束指标、能源价格改革,同时需要技术支持。

  笔者认为,相应的政策组合应该是:设立环境标准和约束指标;通过能源价格改革来反映环境和资源成本,从而促使经济结构调整、技术创新;降低能源强度和提高废物回收利用率;提高清洁能源技术的竞争力,以新能源替代常规能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刘志军嫡系涉贪4747万称赃款不能不收
  • 体育赵旭日于海破门 国足2-1逆转取拉练首胜
  • 娱乐柴静与老公就餐照曝光 与友交流甚欢(图)
  • 财经2012经济数据今公布 GDP增速或超7.5%
  • 科技我为什么抛弃iPhone:墙外的世界很精彩
  • 博客柴静:回应观众对《兰考弃儿》的疑问
  • 读书蛇年解蛇:吉祥与邪恶双生花
  • 教育孩子从小学到高中12年各类考试逾千场
  • 育儿看到残疾胎儿微笑孕妇决意不堕胎(图)
  • 华生:收入分配改革改谁保谁
  • 黄晓航:李驰活了 但斌疯了
  • 张卫星:股民选证监会主席才会有牛市
  • 刘泳华:2012年七大最囧CEO
  • 叶檀:贪腐官员的狡兔三窟术
  • 陈虎:取消火车站票比站票半价更靠谱
  • 端宏斌:德国人的黄金还能要回来吗
  • 宋文洲:中国人为什么不爱带口罩
  • 黄鸣:皇明跑偏的四年在做什么
  • 张捷:官员财产公示有哪些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