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光鲜的政绩,罔顾民生多艰。这样的“过头税”很可能让本来就艰难前行的中小企业陷入绝境,而这些企业破产又会让多少民众失去工作、让多少家庭陷入困顿?
□时言平
经济增速放缓,地方政府“钱袋子”变紧,国税总局和财政部频繁表态:坚决不收“过头税”。如此三令五申,却抑制不住地方政府收税的冲动。媒体调查发现,浙江部分地方政府为了数字上好看,向企业“预支”明年的税收、罚款等“非税收入”成为地方财政的新支撑。某地财政局一位领导到企业征“过头税”时,竟说“兄弟帮忙”。(10月23日《潇湘晨报》)
经济不景气,首当其冲是民生。从一些地方政府寅吃卯粮征收“过头税”来看,非但缺少恤民情怀,甚至有趁火打劫、加重民生负担的嫌疑。这不但悖逆税收精神,或将造成税收杠杆的失衡,挤压民生休养生息的空间。
税收是经济的“晴雨表”,而“过头税”无疑是在人为地扰乱这张“晴雨表”。一些地方政府收“过头税”,自私短视的秉性暴露无遗。为了好看的数字,为了光鲜的政绩,罔顾民生多艰。这样的“过头税”很可能让本来就艰难前行的中小企业陷入绝境,而这些企业破产又会让多少民众失去工作、让多少家庭陷入困顿?
民众要依法纳税,政府也必须依法收税。“过头税”显然是违背民众意愿的,某种意义上是权力意志的逼迫,与依法行政相背离。为了完成税收任务,权力罔顾不择手段,伤害的不仅仅是税收秩序,更是法治尊严和权力伦理。经济增长放缓,困顿窘迫的民生需要减压渡过难关,税收“过头”让企业和民众的休养生息何以为继?虚假的繁荣很可能造成民生的凋敝,要让政绩熏心的一些地方政府明白其中利害,除了三令五申之外,更需依靠政绩考评机制的改变、法纪规章的严肃和完善。
除了收“过头税”,罚款等“非税收入”也成为许多地方财政的新支撑——— 这也就意味着,乱罚款、重复收费的乱象在大力整肃之后,又要再一次重出江湖,成为难以承受的民生重负。这无疑是在使财税改革“开倒车”,政府公信和民众信心很容易因此被碾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