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涤明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理事长戴相龙25日在上海一个论坛上坦承养老金确有缺口,并建议通过完善养老制度,以达到收支平衡。据戴相龙介绍,完善养老金制度可能涉及延长退休年龄和养老金缴纳年限等措施。(9月26日《京华时报(微博)》)
延迟退休是否合理,现在是“公说公理,婆说婆理”。有官方人士坚持“延退论”,但官员们究竟是站在大局角度,还是掺和了为自己利益代言的动机,这个问题上网民质疑最多。而网络上的声音中以反对延退者多,除了普通劳动者担心负担加重,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认为不公平,不管是现行养老双轨制,还是延迟退休年龄之后公职阶层增加的受益都引发讨论。
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难道只有“延迟退休”这一个路径?日前有媒体调研发现,反对延迟退休的多是“私人部门”如私企员工;赞成延迟的多是“公共部门”人士如党政部门、事业单位的员工。“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各站在自己的利益立场上说话,也没什么不正常。可如果一方的话语权比另一方强势,既是利益攸关者,又拥有裁决胜负的权力,甚至是争论刚刚开始,强势一方便放出口风说,“延迟退休已是大势所趋,不过是时间的问题”,那么实质问题可能就是,“公共部门”中一些拥有决策或参与权的人物,在利用公共权力为自己的阶层谋取利益。确保事业单位、行政机关“已有待遇不变”成了“改革遵守的一个基本原则”,不用说,养老改革的成本又要“历史地”落在“私人部门”这边,即便公职人员的养老金已超过普通职工很多,但体制利益仍很难动摇。
养老制度的争议,其实是利益博弈——究竟是遵循公平的原则,各方平摊改革成本,公职阶层弃让一部分既有利益;还是成本大多摊在底层劳动者身上?从表态来看,话语权强势的“公共部门”,执意要利用公共政策的参与之便,首先维护自己一方的利益。
养老金缺口问题,解决的路径还有很多,比如提高国企上缴比例、增加财政注入、尽快结束“双轨制”实现公平养老……然而有关方面却只盯住“延迟退休”这一条路;而延迟退休,就等于延迟“公共部门”人士的既有利益,不但没有成本,而且增加收益,何乐而不为?
戴相龙称,只要完善养老制度,社会养老收支平衡是能够做到的。然而,完善养老制度,更紧迫的问题应该是解决“双轨制”,只有先公平起来,公众才好接受延迟退休的改革。为什么老是紧盯延退,而闭口不谈终结“双轨制”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