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08网北京9月24日电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站9月24日发表题为《当心QE3的成本》的文章,摘编如下:
9月早些时候,美国杜克大学查访了887家大企业的首席财务官(CFO),问他们对不断下降的利率会作何反应。该调查得出的结果值得经济学家、政治评论家和投资者关注。
91%的受访者表示,利率下降一个百分点不会对他们的经营计划造成任何影响;84%的受访者公开表示,即使利率下降两个百分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该调查得出结论称:“首席财务官们认为货币行动并不是特别有效。”或者说,在促进投资和就业方面不是特别有效。
这一结论发人深省。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近日推出了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承诺购买更多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来贯彻量化宽松。他指出,因为失业率高居不下、经济增长疲软,所以需要推出QE3。通过提供上不封顶地购买证券承诺,美联储希望能够拉动需求,进而创造更多就业。
很多观察人士可能会认为,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正如日前美国政府一位高级官员指出的那样,近些年来金融危机留给我们的教训是,在面临强大“逆风”时,应对力度宁可“过头”也不要“不够”。谁也不想重蹈20世纪30年代“清算主义者”或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覆辙。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和其他考虑,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12名有投票权的委员中有11人投票支持伯南克出台QE3。
然而美联储没有透露的是,虽然几乎所有有投票权的委员都支持QE3,但也有数名无投票权的委员并不支持。如果包括那些无投票权的委员,那么FOMC中会有约三分之一的人对QE3保持警惕甚至感到不满。
这并不仅仅是因为担心QE3的推出时机显得“政治化”。更大的担忧是,QE3的好处并不很明显,因为传导机制十分混乱、潜在成本非常高昂。
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詹姆斯·布拉德表示:“美联储采取的任何举措都只会产生短期的影响。”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理查德·费希尔认为:“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中,没有人真正清楚到底是什么在抑制经济增长。没有人真正知道怎样才能让经济回到正轨。我们希望通过创造就业和扩大商业固定投资来刺激人们的消费及最终需求,但这些人对我们(美联储)政策措施做出的反应,并不像理论所暗示的那样。”
乐观人士可能会反驳称,关于企业信心那最后一点并不很重要。毕竟,美联储决定购买MBS而非国债的事实表明,其主要目标是消费者,而不是首席财务官。
尤其要指出的是,通过降低抵押贷款成本、提振市场,这些非常规措施可能会显著增强消费者的信心。这一点对于经济增长的意义,实际上可能比首席执行官们的看法更重要。毕竟,近些年来企业利润的激增并没有通过“涓滴效应”使消费者受益多少。
乐观人士表示,不管怎样,QE3还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起到了提振普遍心理的作用。因此,它可能有助于抵消拖累经济的消极因素,例如围绕美国很快要面对的“财政悬崖”产生的不确定性,或是人们对于中国以及欧元区的担忧。在欧元区问题上,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财政部和美国政府现在正做着相应的准备,以应对未来三五年欧元区的巨大不确定性和可能出现的动荡。换句话说,即使QE3没有通过常规货币传导渠道发挥效力,它仍能通过其他方式“起作用”,即充当飞机跑道上的泡沫,为经济的颠簸着陆提供缓冲。费希尔非常清晰地指出,关键的问题在于这种心理状态仍是相当不稳定的。鉴于仍有2万亿至4万亿美元未使用的流动性盘旋在美国金融体系周围,消费者和首席财务官们都能感觉到货币政策正变得越来越缺乏效力。而且看上去,美联储越是宣布更多非常规举措,股市投资者越是要求出台更多非常规举措。每推出一轮量化宽松,人们的期望和担忧就以同等程度升级一次。
从任何意义上讲,这都算不上是什么“定心丸”。换句话说,如果有谁忍不住想庆祝近期股市的回升,他最好去读读费希尔的大胆演讲,然后深深吸一口气。(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