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上午9点,京东与苏宁上演号称史上“最惨烈”价格战,但事实却是雷声大、雨点儿小,消费者没得啥实惠,反倒是京东与苏宁甚至是其他借势炒作电商流量大涨。而具体到家电市场,分析评论甚至认为电商激战终将导致少数电商垄断市场,消费者想买便宜货的梦想将终结。
与之类似的电商大战,去年也有一次。2011年11月11日,“一世纪一度”的“神棍节”,电商巨头们集体血拼,然而巨大交易额背后却是亏损,以及无法阻止的爆仓厄运。简单粗暴的“光棍节”营销甚至被评价为“行业悲哀”。“刺激过后,我怀念的是平日里网上商城信步的快乐,而这,在‘双十一’这一天是没办法体验的。”一买家如此描述着自己的失望。
当然,如果你觉得前者的“伤”离你很远,后者的“伤”太浪漫,那么放眼电商历史长河,看看那些“丑闻”,你也许会有一丝丝“切肤之痛”:假表、假化妆品、假水晶、天价机票、黑名单等等。
2003年,一场非典,把国人推入网购时代,马云(微博)与淘宝最先声明鹊起,电商开始进入每个普通人的生活。如今,马云坐上中国电商业、特别是C2C领域头把交椅,当当与京东生也是各种生猛,一淘的比价模式更是让电商们一片恐慌。电商界开始了群雄并起,裂土封侯,各种大战顺势风声水起。
然而,在这场场征战中,消费者才是上帝,不容亵渎。如果失去了他们,电商最终也会毫无疑问地“倒掉”。然而,他们,消费者,期待的不是“闹剧”,不是“炒作”,不是“娱乐”,而是商家的真诚与诚信。所以,电商,请别让我总受“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