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初步测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227098亿元,同比增长7.8%,符合市场预期。其中,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6%,是近12个季度以来首次“破8”。
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为7.8%,这个数字无疑是2008年以来的第二次探底,而第二季的7.6%更是12个季度以来首次跌至8以下。无可否认,现时经济正处于下行通道中,但从各项指标数据来看,整体经济并无“硬着陆”之虞。一季度GDP较去年同期增长了8.1%,二季度的同一数据为7.6%,乍一看似乎状况更差了,实际上,二季度GDP比一季度环比增长1.8%,环比增幅较一季度的1.6%有微幅上升,以此看来,状况有了些微好转。
而从进出口、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等对经济影响颇大的关键数据来看,上半年整体表现不佳,但二季度亦已呈现出低位回稳的姿态。
在欧债危机的拖累下,外需持续疲弱,上半年进出口总额18398.4亿美元,同比增长8.0%,上年同期回落17.8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的进出口总值逾8500亿美元,同比增长7.3%,创下自2008年四季度同比增幅9.2%以来的季度新低,且前两个月曾出现同比负增长;而二季度进出口总值较一季度环比增长了14.1%,同比增速也回升了1.3个百分点,4、5、6月的进出口增幅分别为6.1%、11.5%和12.4%,月度连续回升,显示外贸数据温和反弹。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上半年不含农户的总额为150710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8.0%,与一季度持平,其中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71%;在稳定投资的财政政策下,二季度基建投资增速回升,同比累积增速由一季度末的1.8%升至8.3%,可见投资亦逐步回稳。而消费方面,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22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增幅也比去年同期缩窄,但5、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长分别为0.84%与1.08%,增幅有所扩大。况且,连月来CPI虽降,6月降至2.2%,但核心CPI保持在约1.4%,并未如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一般出现连续12个月负增长的状况,亦非“硬着陆”的征兆。
宏观数据显示,经济虽处低位却已现初步企稳之态,但若从企业相关数据来看,却是另一番光景。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仅97.5%,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且该数据在二季度连续下降。与经济状况关系密切的水泥、电力、钢材等行业增速均为近年低位,发电量增长3.7%,水泥增长5.5%,钢材增长6.1%。
采购经理指数(PM I)作为行业经济晴雨表,也显示出收缩的状态。该指数临界点为50,大于50反映了经济的扩张趋势,反之则趋势为收缩。官方公布的第二季度制造业PM I平均指数为51.3,虽然在临界值之上,但从4月的53.3到5月的50.4再到6月的50.2,总体呈现下行趋势。民间PM I反映的情况更不容乐观,中国汇丰制造业PM I指数已连续8个月处于临界值之下的萎缩状态,4、5、6月的数据分别为49.3、48.4与48.2,亦是呈下行趋势,且6月的受访企业乐观度也是近四个月以来最低,并低于长期平均值。
而且,企业利润恶化情况持续。1-5月份,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增速为负2.4%,已是连续五个月处于负增长状态;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434亿元,同比下降2.4%,且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5.3%,这已是连续第二个月下降,且降幅较4月扩大了3.1个百分点。
宏观数据与企业数据呈现状况出现分歧,主要是由于本轮经济减速根源在经济结构失衡与实体经济扭曲,虽然信贷扩张和基建投资加速令短期数据有所好转,但结构失衡的问题并未解决。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由于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不仅没让过剩产能淘汰,反而令产能进一步扩张,而现在却要将高价买入的库存割价卖出,利润必然受到挤压。经济刺激计划出台后,企业转型停滞,资本流向虚拟经济圈钱引发泡沫,随后实体经济逐渐呈现空心化趋势,从而加重了这一轮的危机。
由于经济增速的下滑,决策层不断强调“稳增长”的重要性,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昨日亦重申要将“稳增长”放在第一位。然而,自5月以来,各种宽松货币政策出台,6月以来已两次降息,目前中国的货币存量无论以何种口径衡量都相当高,各金融机构均指出年内已无必要再降息。
稳增长是必要的,但稳增长并不能仅指望再一轮的信贷膨胀。上一轮信贷膨胀带来的产能过剩与大量通货膨胀仍未完全消化,且大大延误了结构转型的时间。本次已释放足够流动性,应把更多精力放在调结构上,落实好“新36条”细则,促进民间资本进入各大领域,加强税费减免提振中小企,培育出新兴投资增长点,解决实体经济扭曲的问题,才能真正把经济稳下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