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证券时报:再提中国救世论不靠谱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9日 07:40  证券时报

  本报评论员

  以标普下调美国主权债务信用评级为导火线,全球对于美国债务危机的担忧情绪急剧上升,而在大洋彼岸,欧元区的债务危机正呈现从希腊向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蔓延的趋势,为欧洲经济复苏的前景蒙上浓重的阴影。当此之际,世界再一次将目光投向东方,不少经济评论人士将助力世界经济稳步增长的重任托付给中国,一些知名媒体还设置了“外媒热议中国能否再救世界”的议题。

  应该承认,在充满竞争和权谋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眼下,刚刚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济总量在进一步迅速扩张;“旧患未除,又添新病”山姆大叔和欧洲诸雄,复苏的步履依旧蹒跚;经济多年徘徊不前的日本,尚未从大地震和核泄露的创痛中痊愈;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虽然增长势头不错,但其经济体量有待壮大。在这种态势下,疾病缠身的世界经济寄望中国有所作为,诚然有一定的逻辑依据与合理性。

  中国经济的确需要大有作为,但是,这个大有作为的出发点,首先应该是国民福祉与国家昌盛,其次才是国际责任。从本质上看,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大而不强。打个比方,中国规模可观的经济形态具有“婴儿肥”的虚胖特征,并不强健,因此,寄望中国在发达国家增长乏力的时候,领衔担当世界经济增长的马车夫,实在是过于勉为其难。换言之,当下喊得甚是热闹且不乏拥趸的“中国救世论”,并不靠谱。

  在一些评论人士看来,2009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已经成功地当了一次世界经济的“救世主”,论据就是,联合国2009年底发布一份报告称,当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超过50%;既然如此,中国再当一次“救世主”未尝不可。但实际上,2009年中国当过世界经济“救世主”这一结论也是值得商榷的。2009年,中国强力实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来提振经济,最终超额完成了“保八”的GDP增长目标,而实际上,中国老百姓从8.7%的GDP增长中获益不多,更遑论“世界人民”了。这一年,凭借排名世界第三的经济规模和8.7%的经济增长率,中国在美日欧经济不景的情况下,为世界贡献了超过50%的新增GDP,但是,这个统计学上的“游戏”,和中国挽救世界经济并不是一回事,所谓“救世主”云云,无非是一个夸张的说辞而已。

  此次欧美相继爆发债务危机,是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欧美经济发展模式弊端的又一次集中暴露,其中的教训包括:金融杠杆太长容易失控,寅吃卯粮的生活方式不可持续等。这些教训,值得多年来一直追随和仿效欧美发展路径的中国深刻汲取。以此为契机,中国应该剔除或调整自身固有发展模式中的不可持续因素,加速经济转型的步伐,相比不靠谱的“中国救世论”,这才是中国真正迫在眉睫之急务。

  当然,这次欧美债务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促使中国加速实施外汇储备多元化战略。尽管作为全球化中的重要经济体,中国对于以美元为核心的世界资本市场的稳定负有责任,但是,这一责任毕竟居于中国的国家利益之后。因此,在减持美元资产(必要时也可减持欧元资产)这一问题上,中国政府大可不必遮遮掩掩,欲走还留,迷恋于欧美政要廉价奉送的诸如“中国奇迹”、“大国责任”之类的高帽子。吃尽了外储贬值苦头的中国,没有必要为了华而不实的面子,替欧美的债务危机埋单。

  随着此次欧美债务危机的爆发,世界经济将二次探底的担忧卷土重来。对此,中国有必要未雨绸缪。从2010年开始,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和政府智囊纷纷发表言论,否认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看好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前景。此后中国政府发布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尤其是GDP增长率,似乎也佐证了这一乐观判断。但实际上,中国经济的诸多内在顽疾并没有得到根治,比如投资依赖症、“先污染、后治理”的企业经营模式、房地产泡沫、“重速度、轻质量”的基建路径等等,都是带病奔跑的中国经济亟待消除的症状。以债务问题为例,尽管从中央政府的层面看,中国的负债率远远低于欧美,不存在国家主权层面的债务危机问题,但是从地方政府层面看,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的累计债务超过了10万亿元人民币,这也是一个值得警惕的危险数字,因为,这10万亿元地方债务的偿还能力,与房地产泡沫是否破灭休戚相关。仅此一点,就需要中国政府多管齐下,以防患于未然。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