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01日16:05 瞭望
 厦门湖滨南路两侧城市夜景(8 月11 日摄)姜克红摄 厦门湖滨南路两侧城市夜景(8 月11 日摄)姜克红摄

  金砖国家增长有分化,优化结构开启第二个“金色十年”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管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 金砖国家的未来增长潜力,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对内部经济结构的优化及外部合作机制的深化

  ◆ 金砖国家经济各具特点且存在较强的互补性

  ◆ 扩大、深化金砖合作机制,是金砖国家恢复并保持增长的重要依托

  金砖合作机制经过十年发展,不仅已成为新兴经济体互利合作的典范,而且是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当此“黑天鹅”与“灰犀牛”频现的国际政经环境下,尽管金砖国家增长有明显分化,部分国家增长放缓,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也因此,9月3日至5日在厦门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成为完善金砖合作机制,规划下一个“金色十年”的重要契机。

  金砖国家经济基本面向好

  尽管金砖国家受内外因素影响,近年增长有放缓迹象,但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亮点,以及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推动力量。10年来,金砖五国凭借丰富的自然禀赋、人力资源和市场空间等优势,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已从12%上升到23%,贸易总额比重从11%上升到16%,对外投资比重从7%上升到12%,对世界经济增长率贡献达到50%。

  五国合作的动力不在于短期经济利益,更着眼于支持各国长期发展的“未来潜能”,以及在全球增长和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金砖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稳健。中国经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建设等长期举措支撑下,保持了中高速稳定增长态势,2017年上半年经济同比增长6.9%,经济结构正在不断调整优化,发展动能正有序转换。

  俄罗斯经济发展中呈现诸多正面因素,包括总体稳定的政局、丰富的资源以及平衡的财政,其经济在2016年已停止大幅下滑,增长势头开始出现,GDP已实现连续三个季度的增长。俄罗斯的经济结构也已发生积极变化,虽然能源产业仍占重要地位,但农业和信息产业也开始迅速发展,相比原来的单一结构的确是重要的进步。

  印度经济近期因“废钞令”、商品和服务税的改革等短期因素有所波动,但长期看仍具较强发展潜力,外资的持续流入也显示了外部对其发展的信心。OECD最新经济展望报告预计,印度今明两年经济增长率将达7.3%和7.7%。

  巴西经济出现复苏迹象。在经过连续8个季度的衰退后,今年上半年已恢复增长。这一方面受益于国际环境转好、玉米出口量上升所带来的贸易顺差,同时也有调整经济结构、重视旅游经济的影响。为改变投资不足的困境,同时提升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巴西政府于去年6月正式宣布实施新一轮基建计划,发放了一批公路、机场、铁路、港口等大型项目的特许经营权。这不仅能鼓励私营企业进行投资,同时也有利于吸引外国资本。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为巴西工农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投资的增长也将提升各方信心。

  南非也在推进结构改革,制造业的发展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受到重视,这将有助于提振国内居民消费及增强商界和投资者信心。据IMF的最新报告,南非今年经济增长将达0.8%,高于2016年的0.3%。

位于俄罗斯卡卢加的福耀玻璃俄罗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7月18日摄) 吴壮摄位于俄罗斯卡卢加的福耀玻璃俄罗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7月18日摄) 吴壮摄

  增长有分化,结构待优化

  金砖国家的未来增长潜力,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对内部经济结构的优化及外部合作机制的深化。

  事实上,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金砖国家从2010年起平均增速就有所放缓,整体上由2010年的9.1%降至2015年的4.9%,但2016年已小幅回升至5.1%。增长趋缓的同时,金砖国家的经济走势有明显分化:其中既有仍保持中高速增长发挥“领头羊”作用的中国、印度,也有受大宗商品价格和产业结构影响,一度出现“技术性衰退”的巴西、俄罗斯和南非。

  巴西经济在2010年达到7.5%的增长后开始向下,在2015年和2016年甚至出现3.8%及3.6%的萎缩,成为巴西1930年代以来首次出现的连续两年经济下滑;2016年,巴西有超过10万家店铺关闭,失业率达11.5%。

  俄罗斯也在2015年和2016年出现负增长,但今年以来趋势转好。

  南非在2016年第四季度和2017年第一季度出现连续两个季度衰退。经济衰退使巴西和南非的主权信用评级连续遭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信心,引发内需萎缩,损害投资者信心,导致资本外逃。事实上,南非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在过去的5个季度中已连续下降。

  俄罗斯、巴西以及南非经济下行,既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美联储加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外部环境有关,也与内部结构失调及由此引致的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密不可分。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实体经济发展较弱、过于依赖外部市场和单一产业,以及内需支撑不力等,是俄罗斯、巴西和南非普遍存在的问题。

  俄罗斯、巴西经济对能源、矿产及部分大宗商品出口依赖较深,在全球经济低迷、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时,经济往往随之出现波动;巴西除资源密集型产业外,工业发展严重滞后,吸纳劳动力能力自1970年代起便开始减弱,而“超前”发展的服务业更多提供的是非正规就业,在经济发生波动时容易引发较严重的失业问题。

  印度由服务业驱动的经济虽然增长较快,但其制造业和电力等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印度政府近年提出了“印度制造”战略,但受制于道路、港口、电力等匮乏的基础设施,难以提供稳定且优质的就业岗位。

  总体上,金砖国家目前仍处于要素和投资推动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偏重劳动力、物质资本等要素的投入,而非技术进步和创新。近年中国出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人口增长率下行趋势;俄罗斯面临人口萎缩、老龄化加剧问题;印度经济虽得益于人口红利,但其低技能劳动力过剩、高技能人员不足的结构性矛盾,难以满足其经济升级的劳动力需求。

  同时,政策的不确定性也是引发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南非政坛在今年3月大洗牌,一周内更换两位财政部长,直接触发本币兰特大跌,更引致主权信用评级下调;2016年11月莫迪政府“废钞令”对印度消费和支付造成负面影响,尤其给依赖现金交易的中小企业和手工作坊带来冲击,而这些企业和作坊占印度GDP的45%。今年一季度印度GDP增长6.1%,低于预期的7%,创两年多以来的最低增速。

位于比勒陀利亚的南非运输集团工厂组装车间里待组装的中国机车 翟健岚 摄位于比勒陀利亚的南非运输集团工厂组装车间里待组装的中国机车 翟健岚 摄

  深化合作擦亮金砖

  在中国厦门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将规划金砖国家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的发展蓝图。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存在诸多不稳定、不确定、不可预测因素的背景下,金砖国家厦门会晤将密切五国全方位的合作,推动金砖合作再上新台阶,为世界注入共谋发展的信心。

  金砖国家经济各具特点且存在较强的互补性,扩大、深化金砖合作机制,是金砖国家恢复并保持增长、确保“金砖”成色不变的重要依托。

  贸易和投资一直以来都是金砖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在国际经济环境出现诸多不稳定因素时,要求金砖国家更加重视彼此间的经贸合作,充分挖掘内部的市场潜力,进一步提升合作质量。目前来看,金砖国家间的经贸和投资合作仍有较大发挥空间。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2016年金砖国家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总额分别占全球的12%和16%,但金砖国家互相投资只占对外投资总额的6%。

  今年7月29日在杭州举行的第二届金砖国家工业部长会议,通过并发布了《金砖国家深化工业领域合作行动计划》,旨在建立产能合作机制,推动各国加强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合作。会上,俄方代表倡议金砖国家工业部长同意实施统一标准,以便为金砖各国的投资者及工业企业在各国境内生产投资提供便利。这一倡议得到高度的认同和赞赏,落实后有望对金砖国家的经贸合作尤其是相互投资带来深远影响。

  8月1日在上海举行的金砖国家第七次经贸部长会议取得丰硕成果,涉及电子口岸网络建设、服务贸易合作路线、电子商务合作、知识产权合作、投资便利化合作、经济技术合作以及关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保护主义的行动共识等方面。

  这其中,中国以其广阔的市场、丰富的资本成为推动金砖各国合作发展的“引擎”。仅2017年上半年,中国自金砖国家的进口增速就高达33.6%,高于同期外贸进口增速14.7个百分点,这将为受外需不足之困的金砖国家提供巨大商机。与此同时,中国还在金砖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发展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巴西为例,2016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巴西并购的最大来源国,2017年中国继续成为巴西最大的外国投资国。除投资总量提升外,在投资行业上也向多领域扩张优化。

  2017年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随着金砖务实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金砖国家必将迈入下一个“金色十年”。

责任编辑:孙剑嵩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