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大耐心寻找中美双方利益平衡点(国金观察)

  黄小鹏

  7月19日,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全面经济对话是今年4月两国元首海湖庄园会晤确定下来的合作机制,是未来两国处理和协调经贸问题的一个重要平台。虽然预先安排的记者会在对话结束后被取消,中美双方的一些分歧可能没有消除,但从会后情况看,对话并非没有成果,有关消息称,美国向中国出口大米可能成为现实。

  中美经贸关系的重要性无需多言,而中美经贸冲突的症结却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美国有40多年处于贸易赤字状态,这种情况原因很复杂:第一,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客观上要求它保持赤字地位;第二,经常项目状况对应着国内的消费过度和储蓄不足;第三,赤字对应着美国制造业竞争力的下降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赤字与这三者之间,孰为因孰为果,是相当难以确定的,甚至是永远无法确定的。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只要美元国际货币地位不变,美国经常贸易保持赤字仍然会是一个常态。

  与赤字相关的是制造业比重的下降和中低端制造业的大量流失,其引发的政治问题要求对赤字恶化进行遏制。也就是说,对美国而言很难通过经济体自身力量纠正赤字问题,政治因素的出现不可避免。日本和中国先后借助美国市场而实现经济崛起,在崛起过程中先后成为美国最大逆差对象,过去美国对日逆差也主要是通过双方谈判、政策协调来纠正,2016年美国对华货物贸易逆差占其逆差总额的46%,所以,中美双边经济对话未来将会是常态。

  现在问题是,双方如何通过谈判达到利益均衡点,实现互利而不是互损。中国政府多年前就公开宣布不谋求外贸顺差,现在又把纠正贸易不平衡列为中美谈判主旨,但客观上讲,民间对顺差的偏好很难马上改变,缩减顺差也会有些实际的痛苦和不适,对美开放市场可能对生产者有些冲击,但若多考虑消费者利益,就变得易于接受了,消费者无疑欢迎美国的牛肉、大米,也欢迎有更多的美国消费品进入中国。而在外资希望进来投资的领域如银行、保险等,中国未尝不可以把门开得大一点,因为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很多行业竞争力已经不弱了,更多外资进入完全不必害怕,相反只会有利于这些行业发展得更好。

  对美国来说,最重要的是不能急于求成,要意识到双方贸易不平衡原因复杂,更不能动不动以汇率问题为威胁,因为汇率纠正贸易不平衡的作用是相当不确定的,动汇率武器,利不确定,但对双方的害却是立马可见的。另外,美国十分关心在中国的投资问题,早点达成初步协定对双方都有好处,中美投资协定谈判此前已经谈了26轮,现在需要尽快重启。

责任编辑:李彦丽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