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09日15:24 界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权威人士问诊楼市:不应通过加杠杆去库存

  过去一年两度发声的神秘权威人士5月9日再次通过《人民日报》把脉当前中国经济形势。

  在这篇名为《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的访谈文章里,该权威人士从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宏观调控应该从哪方面入手、供给侧改革如何推动、对政策预期该如何管理、经济风险该如何防等五大方面谈起,不少内容涉及对当下股市、楼市及汇市的具体调控思路及管理方向,被看做目前中央高层向外释放的政策信号。

  关于市场方面,该权威人士在访谈中认为,当前股市、楼市及汇市应该重回其原有定位。不能也没必要用加杠杆的办法硬推经济增长。“树不能长到天上,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控制不好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负增长,甚至让老百姓储蓄泡汤。”该人士认为,三大市场眼下要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作为保增长的手段。

  这番意见反映了高层对中国楼市杠杆行为的担忧,也昭示了高层对楼市杠杆行为的明确态度。在此之前,由于个别中介违规而引发的楼市杠杠配资问题引发社会讨论,相关互联网金融产品遭到监管层严厉打击。不少地方现已下令停止诸如“首付贷”等金融产品进入楼市。

  对于这类风险,该文章表示“杠杆是‘原罪’,是金融高风险的源头,在高杠杆背景下,汇市、股市、债市、楼市、银行信贷风险等都会上升,处理不好,小事会变成大事。”从权威人士此番表态来看,房地产以及股市、汇市等包含投资属性的杠杆行为或将成为接下来政策调控的主要方向。

  中国房地产眼下正面临严峻的分化形势,一方面一二线经济活力旺盛的城市楼市火爆供不应求,另一方面部分经济活力及人口聚集能力较差的三四线城市库存压顶。政府此前为楼市开出“去库存”药方,一方面旨在带动库存积压城市房地产市场活力,另一方面意图依靠房地产行业的活跃来避免宏观经济增速过快回落。不过,相对于各地楼市的不同情况,这样的导向实际上主推了一二线城市成交过旺的趋势。过去一年,深圳领衔的一线城市房价暴涨,也让高层注意到了投资性购房潮的再度复苏。

  而在此次访谈中,针对房地产去库存,该权威人士认为“房子是给人住的,这个定位不能偏离,要通过人的城镇化‘去库存’,而不应通过加杠杆‘去库存’,逐步完善中央管宏观、地方为主体的差别化调控政策。”这或许意味着以宏观政策为导向,各地方的差别化调控政策将成为下阶段“去库存”的主要方向。事实上,在此前高层关于“分城施策”的观点已经比较明晰,以北京、河北市场为例,在整体控制的情况下,又另外对楼市暴涨的通州、燕郊等区域分类实施调控。

  对于楼市高温,该权威人士在访谈中称,“要恢复房地产市场正常运行,去掉一些不合时宜的行政手段是必要的,但假如搞大力刺激,必然制造泡沫,这个教训必须汲取。”事实上,在过去国内投资型经济的拉动下,不少地方政府将地方财政依托于房地产,大搞投资开发也是导致楼市分化,库存积压和高房价并行的关键所在。

  中国楼市在2016年一二季度呈显著回暖趋势,但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这种爆发性的回暖并不能持续太久。从各地方经济基本面来看,对人口吸附能力强,经济活力旺盛的城市及地区接下来势必出台更严格的限制投资投机的措施,而那些经济落后的地区也将面临房价高位的接盘风险。在此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最近两个月包括合肥、南京、苏州等二线城市的房价增速已远超一线城市。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眼下这些城市对人口的吸附能力及产业活力不及房价上涨的速度,其资源配套和吸引力距离一线城市仍有差距。过度的炒房行为或将在这些城市形成新一轮库存。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人民日报》自去年5月和今年1月之后第三次刊载权威人士的访谈。此前两篇访谈分别为《五问中国经济形势》及《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0刘诗洋界面记者

  “我愿意成为一种声音,对于那些失去声音的人。”——玛丽·艾伦·马克(Mary Ellen Mark)

责任编辑:李彦丽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