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投资放缓拖累7月社会融资规模

2014年08月14日 03:47  第一财经日报  收藏本文     

  覃荪 李德尚玉

  7月信贷数据“跳水”了,尽管有6月份的基数效应,但收窄的幅度还是让市场诧异。

  央行[微博]昨日公布《2014年7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7月份,M2增速回落至13.5%,而6月份M2增速是14.7%;同时,7月份的社会融资规模为2731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1.69万亿元和5460亿元。

  “看不懂了,我们之前预料到7月份不会有6月份那么高,但绝对没想到收得这么厉害。”一位宏观策略分析师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数据公布之后,随即央行负责人解释称,7月份金融数据的回落,与基数效应、今年6月份“冲高”较多,以及数据本身的季节性波动等有关,深入分析的结果显示,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仍处在合理区间,货币政策“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并没有改变。

  多因素叠加致7月信贷数据跳水

  6月份高企的M2和社会融资总额一度让市场开始相信“加杠杆、稳经济”的路径已经回归,但7月份的数据却让上述观点持有者被迎头棒喝。

  央行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852亿元,远低于6月份的新增贷款人民币1.08万亿元的数额;同时,7月份M2增速也从6月份的14.7%回落至13.5%。

  而央行同日公布的《7月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也显示,2014年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2731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1.69万亿元和5460亿元。

  央行在数据公布后解释称,7月,M2和社会融资数据明显收窄有两个原因:一是6月份过高的基数效应;二是,近期规范相关业务发展、金融机构加强风险控制。

  “除人民币贷款少增外,主要是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涉及表外融资的项目明显减少,特别是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波动性较大,7月份下降4160亿元。这主要与近期规范相关业务发展、金融机构加强风险控制有关。”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微博]认为,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大幅度收缩主要是房地产下行背景下,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回落,对企业的承兑汇票接受审慎所致。

  民生证券同时发表的报告称,7月信贷数据跳水跟信贷需求不足相关,而信贷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7月份基建投资放缓,而同时房地产和制造业继续下行。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微博]则表示,7月社会融资大幅收窄,减少最多的几项是信贷、信托和票据,后两项主要与影子银行规范和同业事业部体制要求尚未理顺有关,在上述投资背景下,贷款不是需求问题,而主要与资本充足率紧张的供给相连,因此迫切需要尽快放行优先股等资本补充渠道。

  央行货币政策猜想

  7月份的信贷数据大比例收窄,再度让市场开始猜测央行货币政策的心思。

  央行对其货币政策的表述称,7月份的社会融资数据表明央行仍然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既保持定力又主动作为,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增强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接近央行的人士还表示:“进入8月上旬后,贷款基本上每天保持着300亿~500亿元的增量,预计未来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仍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管清友则认为,7月金融数据大幅弱于预期,社融、表内信贷和存款新增量均远低于历史均值,反映二季度货币密集宽松后,央行对债务风险和潜在通胀压力的担忧收紧信用。但未来经济内生下行趋势犹存,在经济底线思维约束下,异常“紧”的数据难以持续,下半年货币政策维持中性。

  不过,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中国经济分析师夏乐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7月份信贷数据收窄的主要原因是银行惜贷,要改变这个因素,可能需要下半年进行全面降准而非此前的定向降准。

  另有分析人士对本报记者称:“央行打造万亿PSL通过国开行的途径投放,目前还没有起到切实的中期利率调节作用,之后可能会通过PSL工具对市场利率进行调节,而不是一味地依赖数量型货币政策。”

文章关键词: 社会融资规模信贷数据基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官媒:习近平对邓小平的“三个认同”
  • 体育中超-恒大2-1 富力3-1国安 鲁能4-0
  • 娱乐警方披露高虎被抓详情:2女1男聚众吸毒
  • 财经地方政府挟持银行松房贷:财政给其发补助
  • 科技租车软件面临猝死:私家车加盟被叫停
  • 博客马未都:雍正如何严惩官场腐败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学霸暑假16天做176套卷 网友称抄不完
  • 谢作诗:从飞机晚点看为何要改革产权
  • 高善文:A股处在牛市第一级助推过程
  • 钮文新:货币数据异常事关系重大
  • 杜猛:后国五条时代房价刹不住
  • 齐俊杰:沪港通坑谁还不一定呢?
  • 余丰慧:楼市泡沫击垮温州企业的教训
  • 水皮:沪港通为境外资金敞开A股大门
  • 凯恩斯:A股未来仍是结构化行情
  • 慕容小散:限贷放开也不能皆大欢喜
  • 肖磊:限购不可能完成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