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评论:小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比大企业多6倍

2014年03月07日 12:21  央视 

  CCTV2《央视财经评论》: 两会财经观察

  昨天,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地解决好现有的“三个1亿人”问题。那么,哪三个1亿人呢?第一,就是促进约1亿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第二,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第三,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如果您是这三个1亿人当中的一员,您最关心的是什么?您最期待的是什么?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约评论员国务院参事马力、著名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共同评论。

  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政府工作报告人的城镇化描绘新蓝图:离土不离乡,就近城镇化,好事怎样办得更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的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对普通的农民来说,他们眼中的城镇化是怎样的呢?

  家住安徽蚌埠农村的老陆,今年64岁,年轻的时候当过兵,出门打过工,去过上海等大城市。

  老陆(村民):城市人,像我们这么大年龄他都属于退休工人了,他有退休金,他有医疗保险,他一个月有2000块钱,他生活不成问题。如果说我们把这个地要承包了,流转了以后,每个月1000块钱,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物价也高了,比如讲我家是15亩1分地,就是15000块钱,就是我跟你大姨两个,我俩吃就在这吃。

  老陆有着自己的乡土情,他的儿子小陆却有着城镇梦。小陆说,想在一些大城市扎根很难,一个是落不了户口,一个是买不起房子,所以他选择守着家门口打打工,只希望有一天能搬进离城市近一点的镇上住,孩子能在城里读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制度,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地升学。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返乡农民工“回得来”,“能否留得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提高产业发展和集聚人口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从业,加快推进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和城镇发展后劲。

  马光远:“三个1亿人”事实上提出了三个出路和三种命题

  事实上我们看到在这三个亿里面,其中第一亿是要把已经落户到城镇的人的户籍要解决了,现在到2013年年底,我们的城市整个城镇化率是53.7%,但事实上这是一个常住人口概念,按照真正的户籍人口去算,差至少17个百分点,是没有进入户籍人口。

  小陆的目标是什么?要从一个常住人口变成户籍人口,享受城市居民的,在医疗、教育、养老等等方面的这种待遇。但是对他来讲,他的选择是什么呢?我是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到我的镇上来?那么留在大城市的话,现在的整个户籍制度改革的趋势来看,难度比较大;留在他的那个镇上,他的这些问题就可以解决,也就是说,他可以变成一个真正的所谓的城市人口。所以在这三个亿里,其中我们第一个亿要解决什么呢?已经形成的这个存量,把存量坐实,把常住人口都变成户籍人口,大家一体化,平等;第二个,城中村,棚户区解决什么?提高他们的品质,让在城里面的所有人享受真正的城市文明;第三个,就是我们所有的人是不是应该都到东部去?那么西部的城镇化应该怎么走?以前的农民工是不是可以留在西部?我觉得这三个亿事实上提出了三个出路、三种命题。

  马力:小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比大企业多6倍 农民工在家乡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现在流动人口的流转趋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钟摆式向稳定式转变,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为什么?现在农民工的性别比由过去的125已经降到101,有50.7%的农民工是女性,女性出来就把孩子带出来,就是举家迁移,现在已经有约20%,3000万的家庭举家迁移。这意味着她希望稳定,她希望全家都能够生活在城市,她们的整个生活和城市相融,这是第一批;第二批,劳动社会保障部已经公布的去年年底的一个数据,现在我们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回乡创业,就是第一代农民工他们见了世面以后,拿着资金,拿着技术,然后回乡创业。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讲,他们希望能够发展,对于他们家乡来讲,一个是成本低,就是进入的成本低,第二个,他的稳定性强,第三个,幸福感强,因为他有乡土情,这个幸福感强。那么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它进入小城镇的成本也低,小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又比大企业多6倍,这意味着农民工在家乡,在自己的小城镇里头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我想一旦农民工能够过上城镇化的生活,能够参与到工业化的劳动之中去,那么小城镇的吸引力要大于大城市。

  马光远:对平等市民权利的需求倒逼我们的户籍改革

  我觉得这个调查本身,排第一的是各种各样的福利,排在最后的是户籍,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恐怕要倒过来,因为福利也好,住房也好,孩子的教育也好,都跟户籍是相关的。也就是说,你有了户籍以后,这些问题事实上可以解决,但是你没有户籍的话不能解决。所以我们未来整个城镇化,比如说解决第一个一个亿,最根本的是什么?就是解决他们的户籍问题,把他们从常住人口变成户籍人口,同时享受这些待遇。我们知道现在有很多大城市,比如说解决住房,它有公租房,廉租房,但是公租房、廉租房跟什么挂钩?是跟户籍挂钩的。他没有讲你是常住人口即可,而是告诉你,你必须是哪个市的户口才可以,事实上这种对福利的需求,对一个平等市民权利的需求倒逼我们的户籍改革。在我看来,如果排重要程度,户籍是第一位的,也就是未来我们真正一个亿解决的就是在户籍这个坚冰上去破局,让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真正成为市民,而不再有农民工。我们希望有一天,如果说整个中国城镇化完成以后,农民工这个词就不存在了。    

  我觉得非常稳健。第一个我们看到,尽管我们提了三个1个亿,但是这三个1个亿是交叉的,不是说三个1个亿都是增量。第一个一个亿解决以前的存量问题,也就是说以前我们的城镇化本身是半拉子城镇化,人进来了,但是待遇、福利没有享受,把这个问题要解决了,这是以前的存量;第二个也是存量,把住在城市里面,生活品质比较低的人,提升他的生活品质;再一个西部一部分人还得留下来。所以未来城镇化提出说逐步,包括他用的这些限量的一些词汇说明什么?我们不再单纯的追求城镇化率,我们一定要在城镇化率稳步推进的时候,要做到扎扎实实,让一个人进入城市以后,就真正成为市民。

  马力:因为有差别 所以分成三个1个亿

  现在我们为什么分成三个1个亿,就是有差别的。有些人已经流转出来了,而且长期生活在一个城市,长期生活在一个地区,他对这个地区有贡献,而且他对这个地区有感情,他希望举家迁移,他希望能够留在这,那么就要在这个地区最终解决他的户籍问题;还有一些人,他在不断的流转的过程当中,甚至有一些人刚刚要流转出来,所以就把另外的一亿人作为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这个非常重要。

  我们现在城镇化,就是大城市的城镇化,我们7亿常住城市的人口,那么这7亿里头,就是四分之三全部都在大城市,那么我们国家的大城市是世界大城市的四分之一,就是世界特大城市四分之一,大城市是世界大城市三分之一,美国小城镇占99%,日本小城市占97%,法国也占98%左右,人家都是这样,当然德国低一点,60%,就是小城镇应该占最大的比例。

  我们现在在发展的过程之中,因为城镇化是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农村到小城市,到中城市,到大城市;第二个阶段是大城市无限的膨胀,就是快速的膨胀;第三个阶段,返回来了,就是要以发展小城镇为主。那我们现在大城市,城市群已经基本上发展,现在小城镇也具备了发展的条件,比如就说现在小城镇的产业供应链已基本形成,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备,就是住建完备,那么它人口的聚集能力也大大提升,这就具备了小城镇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

  马光远:城镇化:大城市应该做减法 中小城市要做加法

  我们现在看到在整个城镇化的比率上面,西部远远的落后于东部,那么如果产业转移以后,比如说选择上,现在我老家的很多农民工已经不愿意出去,为什么?他很简单的算一笔帐,我出去以后,大城市赚3000多块钱,我什么都做不了,但是我要在老家赚3000多块钱,我还活的非常体面。再有一部分农民工,比如说当地的一些特产起来以后,他直接可以在农村里就业,然后在小城镇生活,形成一个新的生态。所以我觉得未来,国家搞城镇化战略,一定要以中西部倾斜政策为主,特别是中西部的小城镇。比如刚才马老师算帐说,一个农民工可能城镇化以后需要33万,那么这33万,我认为有百分之七八十应该投到中西部去。

  大城市应该做减法,中小城市做加法,这个加法是国家来做,所以我认为未来这一个亿,如果说真的真金白银的实现以后,对西部整个城市面貌的改变,经济面貌的改变都是相当大的。

  马力:农民工必须要能在城镇就业 才可能最终成为城市人口

  这三个一个亿最难的一点,就在于最后这一个亿。现在发展小城镇,甚至是就近城镇化,这个战略应该说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捷径战略。因为小城镇一手牵着农村,一手牵着城市,我们城镇化的目的最根本的就是人口城镇化,那么农村,我们搞城镇化可以使农村的人口尽量地减少,减少农村人口这是我们城镇化的本意,那么减少了农村人口,农村剩下来的劳动力才有可能更进一步的使得农业的产业规模经营,使农业可以产业化,使得农村可以新型社区化,可以使农民真正的专业化,职业化。

  另一只手城镇,如果能够在小城镇,现在我们整个的产业转型的过程当中大量的产业是梯度转移,那么在我们的传统产业就可以转移到这些小城镇中来。落户到小城镇,使得这些小城镇,如果是老字号的这些老工业基地的小城镇,它就可以升级改造,最终成为优质品牌的大本营。那么新兴的这些小城镇就可以吸收一些民族的、特色的,也就是说可以自我发展一些民族的,特色的,还有一些优势的产业,使得更多的农民工能够转移出来,能够真的在这些小城镇就业,他只有就了业,他才可能在小城镇落户,最终成为城市人口。

  张晓山:就近的城镇化要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一个问题就是产业的发展,就业机会的获取,就近的城镇化,你要涉及到怎么样保证城镇的基础设施,公共品的供给,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尤其就近,就近就往往指的是中西部地区怎么样能进一步的落实,而且这些问题落实的话也需要有资金作为保障。其次,怎么样能够吸引资源,资源的有效配置,能够发展产业,从政府来讲,他要理清自己的职责,定位,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再有,怎么样在现有的体制下能够发挥市场的决定性的作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怎么能更好的结合,怎么样能够利用多种的、多元化的筹资机制,财政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金融体制的创新方面最终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城镇化的工作。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养老金并轨列入重点工作 已有7套方案
  • 体育CBA-广东领先30分险遭北京逆转 总分1-1
  • 娱乐王岐山两会赞陈道明:这些腕儿甘于清贫
  • 财经住建部副部长:楼市十年内不可能全面崩盘
  • 科技3.8女王节策划:来自IT女高管的回答
  • 博客冯小刚拿总理报告“斗地主” 两会博客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调查:过半女大学生通过网络学“性”
  • 易宪容:楼市非市场调控方式将结束
  • 朱大鸣:两会过后房价面临暴涨
  • 姚树洁:政府工作报告之李克强风格
  • 叶檀:余额宝可能被卡成植物人
  • 黄凡:是时候改掉楼市的牛思维
  • 刘杉:发改委不是壮士 断不了腕
  • 钮文新:事实胜于雄辩
  • 鲁政委:改革领域与政策取向新转变
  • 林采宜:报告解读 结构调整是龙头
  • 慕容小散:余额宝昂首阔步下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