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经济学家们纵论中国7.5%增长目标

2014年03月07日 08:49  人民网 

  原标题:美媒:经济学家们纵论中国7.5%增长目标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3月5日文章,原题:经济学家们的反应:中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随着中国的立法机关在北京召开会议,官员们公布了今年的各项目标,并通过一系列新闻发布会罕见地向媒体开放。

  截至目前,外界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中国)总理提出的GDP增长、就业率和通胀率目标。当(他)宣布今年的GDP增长目标依然保持在“7.5%左右”水平后,市场情绪振奋。但专家们随即开始讨论:这一增速是否能够实现,总理口中所说的“左右”一词到底有何含义。

  法国兴业银行经济学家姚伟:新一届政府承诺加快改革,管控债务风险,治理污染,同时依然维持7.5%的增长目标。这太具有挑战性了。或许注意到目标有可能难以完成,决策者们使用了“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和“灵活的增长目标”等新词汇,赋予自己一定灵活度。

  渣打银行经济学家魏利和王志浩:如果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实现该目标将需更多政策支持。一些改革人士提出7%或7%-7.5%的目标,但最后的决策表明,缺少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速,北京无法改革。7.5%的目标向各省发出强烈信号:尽管中央政府正在推动痛苦的改革,但依然会确保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速。

  摩根大通经济学家朱海斌:7.5%的增长目标给结构性改革带来更大压力。它表明,这些将在短期内带来中性或积极影响的改革,将推进得更迅速,包括行政改革、财政改革、金融改革、鼓励私人资本投资某些重要产业和放开计生政策等。

  凯投国际宏观经济咨询公司经济学家洪雅克和普里查德:该目标与外界大多数预期一致,与此同时总理重申控制地方债务风险,加强监管影子银行,减缓固定投资增速。表面看这些目标相互矛盾,但它显示,与过去不同,决策者不再倾向于不惜代价保持增长目标。

  苏格兰皇家银行经济学家高路易:增长模式的再平衡举措似乎有所改进。政府呼吁增加内需并推动消费,同时希望全面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显示将把投资作为维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

  汇丰银行经济学家屈宏斌和孙俊伟:有人可能对增长目标没有变化感到失望,感觉确保增长要优先于改革。我们对此并不认同。改革和增长相互支撑,一些改革举措显然会带来短期痛楚,但稳定的经济和劳动市场条件有助于贯彻落实从上至下的改革。如果改革措施得到落实,将会提高效率,改善长期增长态势。(作者理查德·西尔克,伊文译)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政府工作报告8年来首次未提遏制房价上涨
  • 体育CBA-广东领先30分险遭北京逆转 总分1-1
  • 娱乐委员提案《水浒》应禁播引网友热议
  • 财经住建部副部长:楼市十年内不可能全面崩盘
  • 科技3.8女王节策划:来自IT女高管的回答
  • 博客冯小刚拿总理报告“斗地主” 两会博客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调查:过半女大学生通过网络学“性”
  • 易宪容:楼市非市场调控方式将结束
  • 朱大鸣:两会过后房价面临暴涨
  • 姚树洁:政府工作报告之李克强风格
  • 叶檀:余额宝可能被卡成植物人
  • 黄凡:是时候改掉楼市的牛思维
  • 刘杉:发改委不是壮士 断不了腕
  • 钮文新:事实胜于雄辩
  • 鲁政委:改革领域与政策取向新转变
  • 林采宜:报告解读 结构调整是龙头
  • 慕容小散:余额宝昂首阔步下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