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松祚:中国最大问题是货币刺激未推动GDP增长

2014年02月18日 18:46  《英才》 

  中国经济的疑难杂症

  文|向松祚[微博] 出自《英才》杂志2014年2月刊

  今日中国经济有许多疑难杂症,概而言之,主要的病症有十个:

  其一、货币、信贷扩张和财政债务刺激史无前例,真实GDP增速却反而持续下降。

  其二、广义货币供应总量M2超过GDP两倍,“钱荒”和利率上升却反而成为常态。

  其三、GDP增速世界第一,股市表现却是倒数第一。

  其四、很多人抱怨银行赚钱太多,却很少有人追捧银行股票,银行股价持续下跌。

  其五、许多行业产能越是过剩,却越是加速扩张,钢铁业是典型例子。

  其六、人民币持续对外升值,却持续对内贬值。

  其七、号称颁布和实施了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却反而催生了最长时间的房地产价格飙涨。

  其八、监管者天天强调保护中小股民利益,80%中小股民却从未赚过钱。

  其九、投资美国国债损失越大,购买美国国债数量却反而越多,人民币被美元化程度反而越深。

  其十、非生产性劳动者(政府公务员及其附属人员,马克思称为非生产性劳动者)占有的国民收入比例越来越高,生产性劳动者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越来越低。

  疑难杂症当然不止这十个,此处仅扼要总结之。每个病症皆值得长篇大论,此处侧重第一个亦是最重要一个。要深入剖析我国经济面临的深层次重大问题,首先需要回答的就是第一个疑难杂症:货币、信贷和财政债务规模达到天文数字,真实GDP增速却持续下行。

  我国真实GDP增速持续放缓,几乎与大规模刺激措施出台同时发生。当年所谓的“4万亿”刺激方案,实际何止40万亿?2009-2013年,仅银行新增贷款就超过45万亿,还有大量其他形式的社会融资,譬如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企业债券、政府债券和民间融资。短短四年时间(2009-2012),M2净增量超过建国以来60年总和。诸如影子银行、地方债务、高利贷泛滥、土地财政等,都是2009年之后才出现的问题。

  如此天量的货币、信贷、财政和债务刺激,却没能阻止GDP增速放缓和经济下行,如何解释?我以为,这是分析中国经济需要系统回答的首要问题。

  其一、中国全要素生产力增速呈持续放缓态势。生产力增长是真实GDP或真实财富增长的最终决定力量。全要素生产力增长放缓,真实GDP增速必然放慢。再大规模的货币信贷和债务刺激也难奏效。

  其二、尽管货币信贷财政债务天文数字般增长,大部分却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货币信贷资金“空转”现象不容忽视。市场真实利率水平一直居高不下,“流动性过剩”和“钱荒”同时并存。实体经济尤其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其三、相当部分货币信贷资金和财政债务资金所刺激的产能扩张,不能实现持续的真实GDP增长。天量货币信贷和财政债务,的确刺激了许多行业的疯狂扩展产能。钢铁行业是典型例子。全行业负债超过3万亿,产能跨越10亿吨,利润却直线缩水,几乎全行业亏损。过剩产能就是无用产能,消耗大量宝贵资源、污染环境、毁灭财富,如何能够形成真实GDP或财富增长呢?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海南副省长冀文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 体育冬奥空中技巧贾宗洋摘铜 男壶进四强
  • 娱乐台男星高凌风血癌病逝 生前旧照帅气
  • 财经人民日报:人均万元税负远低于其他国家
  • 科技新浪科技风云榜颁奖典礼今日举行
  • 博客马未都:乾隆皇帝是个超强记忆力天才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34岁男子只肯娶公务员弃女友 考研成绩
  • 黄有光:中国房价并没有大泡沫
  • 郎咸平:人口红利是个伪经济学命题
  • 张化桥:余额宝想动银行的奶酪?
  • 叶檀:官员少消费 我们怎么办
  • 周展宏:“坏银行”为何受追捧?
  • 天天说钱:从政府的角度看房价
  • 连平:互联网金融不会颠覆银行
  • 慕白:央行在倒逼银监会吗?
  • 杨佩昌:令中国人诧异的德国物价
  • 谢作诗:看病难看病贵是破坏市场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