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钢明:今年中国经济总量肯定能突破10万亿美元

2014年02月10日 10:15  中国广播网 

  【导读】专家预计今年中国经济总量有望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

  央广网财经北京2月10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1894年和2014年都与中国农历的甲午年重叠。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结局,让那些急着瓜分中国的西方列强产生了“东方巨人已经躺在死亡之榻”的判断。而120年后的今年,专家们预计,中国经济总量有望突破10万亿美元的历史大关。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成功突破,中国将与美国并成为全球仅有的两个超过10万亿美元规模的经济体。

  世界银行1月中旬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7.7%。但即便如此,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会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不会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不会变。中国要实现真正的富强,仍需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

  有观点认为:整体而言,今年中国经济仍将是机遇大于挑战。但是落实各项改革措施时要充分考虑改革阵痛,防止投资增长大幅下滑;同时特别关注金融改革单兵突进的风险,不让局部金融问题演变成系统性金融危机,才能继续维持7.5%左右的增长。继续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之间的关系,创新宏观管理方式,确保“转方式”获得不可逆转的实质发展,中国“经济奇迹第二季”值得期待。

  大家都在说,甲午年是中国历史的敏感记忆,120年前的那个甲午年让近代中国状态更加沉沦,120年后的这个甲午年则让当代中国前景更加光明。去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因而今年也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在这个历史节点上,今年中国经济总量能否突破10万亿美元?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肯定可以突破。因为现在我们是9.3万亿,距离10万亿就差0.7万亿,简单计算一下,只要保持7.5%的增长速度不变就能够实现10万亿。而7.5%的增长速度不是一个很高的目标,去年是7.7,而且最近这两年连续都比7.5高,7.5是一个很低的数字,很容易实现,是一个很保守的估计,留有充分余地。保持住7.5这样一个速度的话,今年肯定突破10万亿,这是没有问题的。

  中国经济如果保持现有发展速度,经济总量今年突破10万亿美元历史大关的话,将与美国并成全球仅有的两个超越10万亿美元规模级别的经济体。这对于世界来说,意味着什么?

  袁钢明表示,因为中国过去是贫弱的国家,按照100年长期历史来看,即使是二战以后,中国也长时期处在发展中国家的状态,当然现在已经开始进入中等发展中国家了,现在发展中国家总量能够和美国这个最强的国家并列齐驱的话,说明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即发展中国家发展很快,发达国家反而发展速度减慢了,发达国家是衰落的趋势,而发展中国家是一个上升的趋势,这样就改变了世界格局,出现更加均衡的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们指的不是两个大国并列齐驱,而是指整个世界格局出现了发展中国家上升,出现了一个更加均衡的发展。现在我们的总量高,但其实咱们人均水平是很低的,咱们只有6000、7000美元的人均,而美国这些国家人均都达到了3、4万,所以还早着呢。但不管怎么说,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进入与美国并列齐驱状态的时候,中国的改变的确对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或者说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最近说,今年还是要把握好宏观政策,做好预案,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给市场以稳定的预期。当前影响市场稳定预期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袁钢明强调,主要是“稳”,就是李克强总理说的“稳增长”,要把它放在第一步。所谓“稳增长”就是一定要稳住当前的形势,不能再下滑了。前三四年里面,咱们国家从10%的增长一步一步整体下滑到了7.5%,如果再下滑到7.5%以下,那就不太好了。而且稳增长要采取很多正确的措施,既不能着急,但是也要防止下滑。袁钢明说,防止下滑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只要稳定住当前的一些政策,比如说把调结构、搞改革这些深层的东西做好,货币政策也要把握稳妥,不要过松、过紧或者过急、过躁。

  有人觉得,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可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经济体制改革必然遭遇的阵痛,特别是今年投资下滑过快进而导致经济增长失速;二是改革推进时的协调困难导致危机问题。

  袁钢明认为这样的判断没有道理。他表示,现在中国经济没有什么非常可怕的、不可预见的、非常巨大变动的因素。现在中国经济没有什么特别大冲击的事件,国际上也没有,所以只要保持目前的状态,不要头脑发热,不要求过大的措施,就不会出大的变动或者意外。

  同时,袁钢明还否定了现在投资力大幅度下降的趋势,他说我们的投资增长速度略微有一点点下降,前几年都在20%以上,去年达到19.6%、19.5%,这不算投资率下降,而是我们国家投资率太高了,过去4万亿投资,这是造成中国经济重压太重然后经济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袁钢明指出,应该调结构,把过重的投资力调下来,所以现在增长速度慢慢减缓,这是一种结构调整的进展,不用担心投资率下降。

  袁钢明表示,今年中国经济不用出现担心投资率大幅度下降所造成的冲击,他个人更担心会出现头脑发热,如果为了防止投资率下降,又出现一个投资大项,那就会出现更大的问题。袁钢明认为,我们只要保持目前的状态就行了,甚至投资率还要平缓的下落,调整结构,才能够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央视暗拍东莞色情业:五星酒店裸舞选秀
  • 体育冬奥会-17岁韩天宇摘银 中国首枚奖牌
  • 娱乐央视春晚用语纠错:从未“想你365天”
  • 财经人民日报:人民币没有贬值理由
  • 科技高通涉嫌垄断遭举报:国产替代加速
  • 博客中国人性交易调查:平均每次花140元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马年职场囧规:同事间上班前要爱的抱抱
  • 谢作诗:东莞应该率先发展色情业
  • 叶檀:2014最大风险是新兴市场危机
  • 陈志武:量化历史研究告诉我们什么?
  • 管清友:大话央行四季度货币报告
  • 江濡山:美国股市的软肋
  • 肖磊:新兴国家货币为何靠不住
  • 王福重:中国95%的税该取消
  • 陶冬:非农再失手 耶伦初登场
  • 梁建章:应设立生育节 鼓励生育二胎
  • 李迅雷:改革之年能否消弭高楼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