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中国处处长:中国PMI冲击全球市场说得太过

2014年02月07日 11:00  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 

  看一看日前《纽约时报》的头版标题:“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变化冲击市场”以及“全球股市下滑……投资者竞相撤出”。美国的情况我不太肯定,这个还是由别人来谈。但是,对于中国,这说得太过了。这要么是专家学者们错误地把市场下滑归咎于中国,要么就是市场错误地理解了来自中国的消息。

  这个所谓消息的源头是一项对制造业企业进行的调查。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有所下跌,跨过了从扩张到收缩的所谓神奇门槛。PMI是有用的,但别被它迷惑。中国的PMI不是最好的增长指标,它的下跌幅度很小,并且,1月和2月的数据本身就是难以解读的(因为中国的农历新年一般都在这两个月份)。

  实际上,1月初的时候,我们甚至还提高了对中国2014年增长的预测。具体而言,从去年10月的7.25%上调到7.5%。随后公布的2013年数据--7.7%的年度增长率--与我们的预期相符,我们再次确定了2014年7.5%的增长预测。

  的确,中国经济增长有所放慢。这是预料之中的,事实上也是可喜的,因为中国正踏上一条更具包容性、更加环境友好型、更可持续的增长道路。我们的预测是增长率下降0.2个百分点。对于一个以7.5%的速度增长的经济体来说,这微不足道。另外,鉴于国内需求的扩大势头以及发达经济体前景的改善,今年的增长很可能还会更快。

  具体而言,我们预计,随着中国政府开始实施不久前宣布的经济规划,国内需求增长将有所减缓。对信贷快速扩张和地方政府债务增加所带来的风险进行控制虽然能使经济走得更稳,但也会对国内经济活动造成轻微拖累。不过,为了确保长期增长,这是一种有益的折中。因此,我们的预测反映了这样一种前景,即国内需求增长放缓(幅度为0.5个百分点以上),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将被全球复苏带来的净出口增加所抵消。

  全球市场关注中国的发展,这可以理解。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全球需求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对初级产品生产国而言。因此,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无论对本国还是世界都很重要。经济健康增长也意味着增长步伐逐步放缓,放缓到可持续的最高增长率--我们估计,从现在到2030年,平均将为6%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很多年内,中国将继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为世界经济提供有益的支持。

  (作者:SteveBarnett,系IMF亚太部中国处处长)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党报批色情业有益无害论:你家里人知道吗
  • 体育冬奥李坚柔戏剧夺中国首金 张虹摘第2金
  • 娱乐古巨基将娶女助手 20年爱情长跑终结果
  • 财经1月CPI今日公布 涨幅或回落至2.3%
  • 科技国产操作系统厂商中科红旗解散清算内幕
  • 博客美军司令称“不介入中日之战”始末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白领为建房转做足浴师称人生被毁
  • 郑风田:户籍制度改革困局
  • 姚树洁:习近平的外交攻略
  • 叶檀:为信托地雷买单
  • 刘杉:新兴市场或更多货币贬值
  • 高善文:经济增长将继续下滑
  • 徐斌:中国决策层现在颇为纠结
  • 林采宜:上海自贸区能走多远?
  • 郎咸平:中国城镇化已经接近尾声
  • 罗慰年:移民围城效应
  • 叶檀:遗产税终会转嫁给中产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