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学习课堂走进中关村 强调创新重要性

2013年10月08日 00:55  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已经确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庆节前一天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课堂”也首次搬出中南海,搬到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聚集的中关村

  习近平强调,“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华尔街日报》刊登的关于中国创新的文章提出了一个比喻,如果中国对创新能更多地像对乒乓球而不是像对篮球一样,就会更有创新性。乒乓球桌在中国的公共场所随处可见,无论小孩还是退休老人来者不拒,这使中国成为乒乓球人才的储备库、乒乓球运动的创新者和领军者;而中国的篮球场通常不对外开放,年轻人无处锻炼球技。该文由此引申,数十年来,中国一直遵循着政府牵头的创新模式,科学和技术部门首先确定主攻方向,然后提供巨额资金,这种模式在某些领域取得成功,例如空间探索、超级计算机和军用技术,但中国许多经济学家和科学家表示,这种中央规划模式带来的创新成果不足,因为创新具有偶然性,需要大量参与者,就像乒乓球有很多草根民众的参与,“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国家管得太多,扼杀了以好奇心为基础的创新”。

  这是一个形象和有启发性的比喻,不过,也不要忽视中国科技创新的草根性。经济学家厉以宁上个月在广东的一次演讲中,援引了《华盛顿邮报》三年前的一篇报道,该文说,美国究竟应该害怕中国什么?不是中国GDP的增长,而是北京中关村有一些咖啡店,店里有几十张桌子,每天都挤满了人,每张桌子都有三五个人在那儿喝咖啡,博士生、博士后、年轻教员、科研单位的年轻研究员,还有民营企业家,喝咖啡,谈创意、创新、创业、专利这些东西。这让记者想起30多年前比尔·盖茨与乔布斯都是大学城咖啡店的座上客。该文登出不久,德国《镜报》也发表文章,说中国有这种咖啡店的不止中关村,上海、西安、广东都有,只是没有被我们发现而已。

  中国有很多政府主导和引导的创新,如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但是很显然,要真正成为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还是要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给一切好奇心更充足的养分,促其生长。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美德科学家分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体育里皮:恒大可立足意甲 继续履行合同 视频
  • 娱乐好声音李琦赢张恒远夺冠 阿妹激动相拥
  • 财经多部委将内部讨论养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
  • 科技移动引新版iPhone或推迟 销量要求千万
  • 博客柴静:2013年美国最受瞩目的庭审
  • 读书祸从口出:林彪说了什么引起毛泽东警惕
  • 教育高三另类冲刺标语:不是高富帅滚去学习
  • 罗天昊:中国可考虑迁都
  • 李晓鹏:中国将在五年内超越美国
  • 周彦武:美债迟早违约
  • 黄鸣:勿做中国式局外人套中人
  • 张捷:为何中国海外投资屡战屡败
  • 叶檀:美国政府关门为何没影响普通人
  • 刘杉:自贸区“负面清单”偏谨慎
  • 海啸:日本经济“失去”20年之谜
  • 苏鑫:九寨沟管理局致歉书不够真诚
  • 江濡山:从夫妻房事到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