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丰慧:人民币一味升值不利于中国经济稳增

2013年08月08日 09:52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8月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突然走强,昨天盘中创出6.1189的历史新高。收盘时报6.1193,时隔两月再次刷新汇改以来高点6.1205,正式宣告进入6.11时代。而受美元指数走低影响,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中间价,也已连涨三天。

  面对人民币的强势,有人说这是好事儿,认为美元略微走软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有助于中国实现经济再平衡,因为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平衡的供求关系,现在仍然有很多资金希望进入中国。但是,反对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声音也越来越高。有专家认为,人民币经过8年的不间断升值,已经基本达到了均衡水平,应该遏制人民币升值的势头,一个重要的判断依据就是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口数据一直不太好看,人民币大幅度升值是重要原因之一。

  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哪个更有道理?持续波动之后,人民币短期内还有多少升值空间?日本在安倍经济学主导下,采取超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低迷的经济,中国是否应该学习日本,让人民币适度贬值?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财经评论人余丰慧对此做出评论。

  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昨天盘中创出6.1189的历史新高,收盘时报6.1193,正式宣告进入6.11时代。但是,昨天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报6.1726。即期汇率在6.11水平,中间价处于6.17水平,为什么二者差距有点大?

  余丰慧:中间价值是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中心根据前一天人民币的情况,给出一个中间的参考价。它给出这个中间价以后,昨天是6.1726,上下幅度不能超过1%。昨天收盘是6.1193,1193正好浮动了0.99%,没有超过1%,所以看着幅度比较大,但是没有超过最近一次汇改对利率浮动的要求,但是到了0.99%,这个也是比较罕见的。

  人民币一直表现的非常坚挺,处于强势的状态当中,这一段时间升值的动力好像又有些增强,您认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余丰慧:我认为主要是美元,美元的走势波动比较大。因为美元目前的走势受美国货币政策影响比较大,目前美国货币政策从利率看是超低的,0%到0.25%,都是历史上最低。量化宽松政策连续推出三年,美元大幅度贬值,人民币就升值。后来说量化宽松政策要退出,美国股市就大跌,就业率波动,然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说我们退出还要再研究怎么的,又造成美元又贬值,所以在这种波动中人民币主要参考还是美元。

  人民币升值的势头会不会保持下去?这对于稳增长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呢?

  余丰慧: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的话人民币还要继续升值,对稳增长肯定是弊大于利。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直线下降,曾经是负拉动,最近上半年对于GDP拉动0.1%个百分点,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其中原因就是人民币升值,所以再升值对稳增长肯定带来一个非常不利的影响。

  既然这样,我们是不是可以适度贬值,比如说学日本,日本因为适度贬值而使经济增加了一些活力,您认为这可行吗?

  余丰慧:日本这种大幅度贬值可不是增加一点活力,日本经济个人消费的提振,股市的提振都很大,但是我们还不能完全学习日本。因为如果人民币适度贬值,或者说贬值幅度比较大的话,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国民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过热,风险会增加。日本跟中国最大的区别是日本的通胀率是负的,CPI一直在负,六月份核心通胀率刚刚达到0.4%,刚刚转正,这样的话国内物价没有一点压力,这就为日元贬值提供了一个非常宽松的物价良好环境,而中国不行。

  中国预计现在7月份CPI达到2.8%,接近3%了,多少年的货币超发造成物价一直在上涨,包括房价一直上涨。如果让人民币贬值比较快的话,马上会加剧这种通胀,老百姓承受能力非常有限,受害的还是老百姓。但是我认为现在人民币汇率基本达到均衡水平,我们起码应该学习日本适度对汇率进行干预,让它稳定下来,不要再升值。人民币汇率目前维持在6.2左右就行了,坚决不能让它再升值,央行必须有所作为,否则对我们的经济影响太大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国外长访东南亚绕开菲律宾 菲让越捎话
  • 体育足协杯-恒大点球战争议7-5绿城 国安5-2
  • 娱乐梦鸽告领班介绍卖淫 家人不知受害人受辱
  • 财经法国医药巨头内部人自曝行贿500中国医生
  • 科技电商腐败考验:原聚划算总经理被判7年
  • 博客马鼎盛:出云舰没机会同辽宁舰决斗
  • 读书转折:蒋介石为何不敢再喊"反攻大陆"
  • 教育养个孩子多少钱:北京276万是个“传说”
  • 水皮:在商言商的空间小吗
  • 陶冬:计划生育解禁在即
  • 谢作诗:大师流行是社会不公的表现
  • 王石: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 易鹏:中国地方眼中的城镇化
  • 沈建光:应告别稳健的货币政策
  • 姜汝祥:民营企业为什么要关心宪政
  • 何亚福:精神分裂的计划生育
  • 黄鸣:职场如情场
  • 刘杉:存款利率市场化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