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申银万国认为,由于审计部门并不是国家的宏观决策部门,因此政府性债务审计更多的是摸底,并不说明具体的政策意图。
事件:根据审计署官网28日报道,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 评论:消息很短,无法据此作深入分析,但结合市场周五关于审计署发特急明电要全国审计机构集中精力对政府债务进行审计的传言,该信息的发布无疑是一个印证。
1、目的是什么。考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要求,以及在金融脱媒情况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一直有很大的争议,可以推断此次审计的目的是再次对政府性债务进行摸底,为新一届政府解决地方政府的融资问题和财税体制改革做铺垫。
2、和以前有什么不同。考虑到2011年3-5月审计署对省市县三级政府债务进行了审计,以及2012年11月-2013年2月对36个地方政府本级债务进行了审计,这次审计需要与此前已经进行的政府性债务审计相呼应。从时间上,可能更侧重2011年以来发生的政府债务情况。从地域上看,在三级审计基础上,审计的范围可能扩大到上次审计没有覆盖的领域,主要是中央部委以及县以下乡镇。在实施上,为了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可能采取更大范围的交叉审计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3、是不是代表什么政策意图。由于审计部门并不是国家的宏观决策部门,因此政府性债务审计更多的是摸底,并不说明具体的政策意图。考虑到政府审计的结果往往是国家相关部门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不排除这次审计结果发布之后,出台有针对性的债务解决方案以及对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惩戒的可能。
4、会不会影响地方政府投资。审计署大张旗鼓的审计不影响投资是不可能的。
不过考虑到2011年已经出台了关于地方融资平台清理整顿的意见,再加上审计本身并不构成调控政策,预计这次审计对地方政府的投资影响有限,影响更多体现在1、以不合规的政府债务支持的投资(例如楼堂馆所、面子工程);2、乡镇的投资。
5、总体上我们认为审计署全面审计政府性债务有点类似于先量体温再治病,并不影响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判断。我们维持中期报告的观点,克强经济学的核心是守住底线,加速转型。中国并不是简单的去杠杆,而是杠杆再造,先挤泡沫,再加杠杆。政府性债务审计并不是不让地方政府借债,而是希望摸清家底,以更规范的形式借债,例如未来的市政债,不宜对此过分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