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完成利率市场化还待关键一跃

2013年07月21日 03:00  京华时报 微博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仅仅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很难产生巨大的增值利益,这仍是一种助跑式改革,是为完成利率市场化积累动能,而非关键一跃。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7月20日起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7折的下限,但保留个人房贷利率为基准利率7折的下限。

  取消贷款利率下限有两方面增益:其一,这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必要一步。银行只有通过利率市场化后形成的竞争性环境,才可能真正发育为实质性的市场主体,并在竞争中优化资产负债表,将钱放到该去的地方,履行本来职能。其二,意味着除住房市场外的其他领域,企业融资成本降低的机会大大增加,相当于拓宽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

  不过,取消贷款利率下限与利率市场化和实体经济获益的目标之间,仍然关山重重。一方面,实现利率市场化,最直接的方式是取消存款利率上限,这一步尚未迈出。在充分竞争的环境尚未形成的情况下,资金相对充裕、资金来源成本较低的大银行,不会因为新政策主动采取降低利润的竞争方式。而那些资金拆借成本高的中小银行,更不会轻易应用新政策。因此,实施基准以上贷款利率水平,仍将是银行愿意遵守的“行规”。

  另一方面,实体经济中能享受贷款利率下限优惠的,通常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如果银行不能迅速成长为自主性较强的竞争主体,如果受到行政干扰或寻租的诱惑,那么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的政策红利,很可能被权势企业、利益关联企业独占,进一步加剧资金的错配。

  很显然,仅仅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很难产生巨大的增值利益,这仍是一种助跑式改革,是为完成利率市场化积累动能,而非关键一跃。只有取消存款利率上限等新政迅速跟进,改革红利才可能真正增长出来。

  而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管理通胀预期这两个最重要职能的角度讲,即使完成了利率市场化,也不意味着实体经济——主要指中小微企业就能获得较充沛的资金帮助。因为,从市场的角度看,中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永远无法与大企业相比。市场化的银行,仍会倾向于将资金向大企业倾斜,而忽视中小微企业。

  让银行成为真银行,让行长成为银行家,仅靠银行内部改革不足以完成,还须辅以更深入和果断的财政改革等外部力量。比如,如果财税政策和地方收费政策能真正实施对中小微企业的倾斜政策,那么这些对就业率和GDP贡献最大的企业的信用等级就会提高,银行的贷款热情将被激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就不再是一个难以兑现的诺言。

  从这个角度讲,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如同一个窗口,映射着金融和财税体制改革的力度和配套性。前路依然曲折,改革仍需不间断推出。

  本报特约评论员徐立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首都机场爆炸者曾因在广东遭遇不公上访
  • 体育游泳世锦赛-吴敏霞组合夺中国首金
  • 娱乐李天一律师:轮奸还是卖淫尚不能定性
  • 财经肯德基真功夫被曝冰块菌落超马桶水
  • 科技铁路总公司:未授权任何网站售火车票
  • 博客李家法律顾问:回应李天一案各种传言
  • 读书以死抗争:文革自杀的女名人(组图)
  • 教育北京考生考上北大机会是河南的31倍
  • 陶冬:阿伯施出口术 安倍遇试金石
  • 姚树洁:李克强打响利率市场化闯关战
  • 刘纪鹏:华润事件的要害是披露
  • 张卫星:杀人蜂与中国股市
  • 李光斗:限购令调高了全世界房价
  • 鲁政委:评取消贷款利率下限
  • 蔡定创:贷款利率放开的意义及影响
  • 周彦武:利率市场化是人情贷款合法化
  • 谢百三:70个城市房价上涨令人忐忑
  • 罗天昊:500强地图警告中国走三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