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天纳:被经济学了的李克强总理

2013年07月18日 16:17  财经网 

  中央新领导班子上任不到四个月的时间,施政方针虽有眉目,但只见雏形,未见细节。笔者认为不少政策其实仍在构建的过程中,距离真正出台,估计还有一段路要走。

  现在大家不分青红皂白,更共同创造和共同发挥,对一些目前出现的国家政策,立即将其冠上“克强经济学”,实在是言之尚早;笔者猜想总理先生对“被经济学”了,心里或许也会感到丝丝的无奈。

  何谓“克强经济学”

  近期,投资界对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与李克强的言论特别关注,他们谈话的内容更成为投资市场的指南针。究竟是“稳经济”排前?又或是“调结构”排前?大家也会疯狂演绎一番,无论是真是假,股市自然也大幅波动。

  近月,市场不断讨论着“克强经济学”,但是什么是“克强经济学”?是李克强的官方思想?或只是市场的演绎,绝对值得我们去观察。从字面上,“克强经济学”这词汇象征着国家领导人李克强总理的经济政策和论点。表面上,看似与80年代美国的“里根经济学”或英国的“撒切尔夫人经济学”源出一辙。

  不过,若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内里并不一样。“里根经济学”或“撒切尔夫人经济学”是透过美英政策的实施,再经过长期的观察后,才有学界用这些词组来褒扬里根总统或首相撒切尔夫人的经济政绩。而中国新任领导层只是上任约四个月,或许政策都尚未出台,更何言成效?

  翻查这词汇的来源,其实属内地媒体原创,而发扬光大的却是透过国际金融机构的研究报告,透过“二次创造”在国际金融市场扬名立万。“克强经济学”成为出口转内销的一个成功例子,而这次中国人的原创却被外资机构夺走了。

  参考综合分析,“克强经济学”有三个重点:

  第一、不出台经济刺激措施

  第二、实行去杠杆化

  第三、国家经济结构进行结构性改革。

  长痛不如短痛

  换句话说,“克强经济学”象征着治理国家经济与其长痛倒不如短痛,宁愿承受着发展上的短期滞后,也要完成国家经济上的调控,并彻底执行经济转型的使命。

  其实,早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内部会议中已经公开发言表明“再也不能以GDP来论英雄”。当时外界已经估计这将会是中国评核官员的新指标,往后干部官员的任命与评核的准则也将会大幅改变。“克强经济学”的推出,看似已成为政府高层的共识。

  既然各级人员坚信中央政府将要调控经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自然会被降低。踏入2013年,投资市场对内地对经济前景并不看好,不少研究机构对内地经济增长预测不断下调。或多或少,大家对“克强经济学”所带来的政策思维抱有一些观望情绪,认为中央政府可能会不计成本地去调控中国的经济,因此内地A股市场一直没法提振。

  去痛要做大手术

  当我们深层次去看,再加少许幽默的角度,“克强经济学”一词其实是强加在总理头顶上的名词,总理可谓是“被经济学”了。不过,依然有不少投资者将两者画上等号,断定中央政策将不计成本地推出调控政策,间接而言,也导致了A股市场早前绝望的情绪。

  在经历金融海啸后,内地经济出现过扩张年代。其后,后遗症出现,马上需要去“镇痛”,但“镇痛”不能根治问题。要根治问题,必须要去到“去痛”的弥补阶段。

  目前,中国“经济”需要接受“大手术”去痛,短期内病情反复,“稳增长”就是作为镇痛的麻醉剂,但是麻醉剂是不能治癒经济病人的,中国经济必须进入手术室切除癌肿瘤。

  经济转型以及调节产业结构是中国开出的“药方”,美国经济在金融海啸后原本病情比中国更重,不过,美国在五年前已经被抬入“手术室”,现在差不多要“退市”出院了。我们中国真的不要再依靠美国量宽的余威,人家现在体格魁梧壮健,与其依靠他们的残羹剩饭,倒不如锻炼好自己的体格更为重要。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湖南警察被指凌晨持械抢走瓜贩尸体
  • 体育吉鲁3球阿森纳7-1 切尔西官方报价鲁尼
  • 娱乐教授就李天一案言论道歉 白岩松批三宗罪
  • 财经华润董事长宋林起底:2010年是人生切割点
  • 科技俄三大运营商决定停售iPhone
  • 博客马鼎盛:台湾演习饱和攻击辽宁舰
  • 读书妻妾成群:古希腊开放的两性和婚姻生活
  • 教育另类毕业照频现 网友叹当年太保守(图)
  • 冉学东:神木是个小圈 中国是个大圈
  • 安邦智库:大老粗经济毫无前途
  • 徐斌:新班子经济葫芦里面究竟什么药
  • 倪金节:中国经济增长下限靠什么稳住
  • 叶檀:克强经济学有明确边界
  • 水皮:总理新政的路径选择
  • 陶冬:全球去杠杆已经开始
  • 苏鑫:王石的救赎
  • 安邦智库:如何解读李克强经济思路
  • 朱平:未来十年投资机会在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