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美推进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影响广泛

2013年07月18日 04:21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美战略与经济会谈”上周(7月10至11日)于美国华府举行,这是当今中美两国最重要的年度会谈;自美国总统奥巴马及中国前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9年G20高峰会中协定举办后,今年已是第五轮;主旨为期许在区域及全球性的经济与战略议题中,达成中美长期策略共识。

   这次中美会谈的中方主要代表为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国务委员杨洁篪;美方主要代表则为国务卿克里、及财政部长杰克·卢。战略对话的议题包括网络安全、朝鲜核武、气候变迁与环保议题等;经济对话的议题则包含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BIT)谈判、双边扩大贸易、投资合作、以及金融市场稳定与改革等。

   自2009年开谈,今年第五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影响范围为历届以来最广泛,且有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其中最具话题性的议题包括“重启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建立元首热线”、“开放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以及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宣布“拟让中国军舰停靠美国海军基地”等。

   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推进

   就经济层面而言,此次对谈的大方向是为进一步强化中国的市场开放,以及加强中美两大经济体的经贸合作。若中美经过谈判后能够顺利签署双边投资协定,中国开放投资准入权后,美国资方能够更轻易地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并且获得中国政府对于外资比照国民的待遇。此举将能直接地提高中国的FDI,更可间接作为中国面对其他国投资的范本;当然双边投资协定对签署的双方是对等的,中国的企业想要走出国际也会容易许多。世界两大经济体对外投资能够更加活络,对于世界经济的复苏将具有正面效益。

   具体而言,此次会谈最重要的突破,在于中国同意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及“负面表列”为基础,尽快与美国进行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的实质谈判。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希望中国能在汽车制造、银行、化工和能源等行业项目,对美开放;但却因中美投资协定始终尚未进入实质谈判而未有进展;日后进入实质谈判,双边投资协定一旦达成,则过去多数美企在中国受限情况可大幅改善,中国企业在美国也能获得类似的市场准入。

   根据对话成果清单来看,中美双方也承诺在能源、环保、卫生、科技与农业等诸多领域加强合作。这也对中国的相关产业带来莫大商机。与美国的合作除了可以提升技术,更可能降低效率成本,进而提高获利。

   在经济对话中,美方承诺增加投资,提高储蓄率,削减赤字,降低债务,致力于实现中期财政可持续性,并关注货币政策的外溢性和国际影响;中国则承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分配机制,加快国企改革。双方合作项目上,则包含强化经济政策、扩大贸易和投资合作、提升全球合作和国际规则,以及金融市场稳定与改革等四大领域。

   平台与互信

   在立基点上,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提供给两大国一个交流平台,使彼此对于世界的情况因应方法趋近一致。近年来,不管是朝鲜半岛核武危机、东海钓鱼岛、美对中限制高科技出口、网络安全等等的问题上,中美的相关政策都可以看出双方对彼此信任度仍不足;对话的举办也是为了提供彼此一个缓冲的空间,降低彼此冲突的可能性。不可否认的,中国日渐上升的国际地位,让中国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更显举足轻重,中美彼此间的关系也因此增加紧张气氛,这次会谈当然对纾解压力,有所帮助。

   美国与中国分别为目前世界第一与第二大的经济体;2012年中国的GDP为美国的一半;美国GDP为15.68万亿美元,占全世界总GDP的22%,中国的GDP则为8.23万亿美元,占全世界的11%,两国GDP总和占全世界3成以上,但中国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而美国却是逐年下降。

   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将于何时超越美国,常是各大国际机构热门的话题。今年六月,美国经济学家法瑞尔(Paul B Farrel)甚至在专栏中表示,中国的GDP将在2015年就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并且中国在2040年将占世界总GDP的40%。尽管各方在“何时”的问题上众说纷纭,但中国经济力的持续加强,却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因此,中美两国之间,合作互信关系的建构,有绝对的必要性。

   (作者现任香港北威国际集团董事总经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陕西神木否认财政巨亏 雷正西未调离
  • 体育吉鲁3球阿森纳7-1 切尔西官方报价鲁尼
  • 娱乐教授:李天一强奸陪酒女危害小 遭驳斥
  • 财经华润董事长宋林起底:2010年是人生切割点
  • 科技中国网民规模5.91亿 手机网民4.64亿
  • 博客花总:上海外滩最低调的奢华酒店(图)
  • 读书惊心动魄:林彪专机副驾驶为何没上逃机
  • 教育猫鼠游戏:老师绘考场座位作弊风险图
  • 徐斌:新班子经济葫芦里面究竟什么药
  • 倪金节:中国经济增长下限靠什么稳住
  • 叶檀:克强经济学有明确边界
  • 水皮:总理新政的路径选择
  • 陶冬:全球去杠杆已经开始
  • 苏鑫:王石的救赎
  • 安邦智库:如何解读李克强经济思路
  • 朱平:未来十年投资机会在股市
  • 丁志杰:日元贬值可能引发东亚危机
  • 叶檀:贵阳35万人第一楼盘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