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镇喜
虽然保有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十分重要,但太多的外汇储备也会带来诸多问题。首要的就是影响外汇储备的安全。外汇储备本身就是外国货币,如果拿在手上什么都不做,通货膨胀会不断侵蚀它的原始价值。为了保值增值,外汇储备必须用来对外投资。
最近,希腊总理访华,试图说服中国购买希腊资产,是一个值得玩味的事情,当然,这对于庞大的中国外汇储备来说,可以多一个投资选择机会。根据前不久颁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3月,中国的外汇储备创造了新的历史高位,已达到3.44万亿美元,接近排名第二位日本的三倍。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由于涉及到国家的财富以及广大民众的利益,早已引起亿万国人的注意。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或者货币当局持有的外汇资产,通常由不同的储备货币构成,主要是美元、欧元、英镑以及日元。持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是必须的,因为这可以确保一个国家在外汇流入停止的情况下,对外贸易不会被中断,同时可以有能力偿还外债以及维护本国货币的稳定和安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就是由于主要当事国面临外债到期,结果在国际投机者攻击下,出现外汇储备不足的情况,从而导致本国货币系统的崩溃。香港之所以能够在那场危机中挺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当时中国中央政府的雄厚外汇储备作支持。
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加的原因已经讨论过许多次了,主要就是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外资和热钱的大量涌入。虽然保有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十分重要,但太多的外汇储备也会带来诸多问题。首要的就是影响外汇储备的安全。外汇储备本身就是外国货币,如果拿在手上什么都不做,通货膨胀会不断侵蚀它的原始价值。为了保值增值,外汇储备必须用来对外投资,然而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的独特性和软肋在于可供中国选择的投资机会并不多。
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很多领域对中国的投资施加了一定的限制,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新闻,例如美国和澳大利亚对中国企业在高科技行业以及资源行业(铁矿石等)的投资设置种种限制。最终,在各种限制和挤压之下,比较适合中国投资的就是债券,特别是美国国债。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截至2013年2月,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债已经达到1.22万亿美元,约占中国外汇储备的35%。包括其他项目,以美元标价的资产在中国外汇储备比重大概为70%。然而,债券投资并不能保证中国外汇储备的安全,目前各国施行的量化宽松本质上是稀释了中国外汇储备的价值,等于是对中国进行了财富掠夺。过多的外汇储备,使中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情况更加严峻和复杂化,甚至有可能被欧美等发达国家政策所绑架。
过高的外汇储备或流入还可能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外汇进入中国后,不能直接流通,而是要跟银行兑换成人民币后方可流通。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相对应地也会不断增加人民币的发放量,过多的人民币发放量会导致国内物价不断上升,也就是所谓的通货膨胀,从而给社会的稳定埋下隐患。
要想解决外汇储备或流入过高的问题,中国可以通过进口以及对外投资使外汇流出去,从而达到减少过多的外汇储备。
第一,中国应当动用外汇储备增加进口。对于中国需要同时又可以通过贸易渠道获得的高科技设备以及技术,应该加以鼓励实施进口,并给予关税优惠。建议加强对原材料资源性产品特别是战略性资源的进口,在合适的情况下中国可以适当地多进口一些储备起来。充足的原材料是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众所周知,之前日本缺乏稀土,但稀土又是日本优势产业(如电子)的重要原料,通过从中国大量进口稀土,如今日本已经积攒了足够几十年使用的稀土储备量。增加进口的策略需要配套措施来获取产品定价权。目前,在国际商品市场,中国还缺乏足够话语权,中国因素常常被作为涨价的理由。作为国际商品市场的大买家,国家应该采取措施获取一定的定价权。中国不准备去欺行霸市,但作为大客户,至少要保证在国际贸易市场上能够得到平等的对待。
第二,增加对外投资。对外投资包括在海外建立工厂,建立研发机构以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接近并且获取当地市场,以及掌握原材料或者资源性产品份额。在这方面,日本又走在前面。作为原材料和资源缺乏型国家,日本企业对外投资,通过参股以及兼并掌握了大量的原材料,这样的举措无疑稳定了日本的经济发展。同样,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原材料以及能源的储备对保证中国经济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外投资的主体应该是企业和个人,要避免大张旗鼓以主权基金的面目出现,这样可以减少价格不必要的过度反应或者政治干扰。对参与海外投资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监控机制要做好相应的调整。随着中国海外利益的扩大,国家维护和保护本国海外利益的能力要加强。这也是我们海外投资目的地选取的一个考量。
这些都是从正常途径的角度来应对外汇储备过高的问题,但我们还需要对投机人民币升值的热钱保持高度警惕。这需要管理部门加强监管,完善金融市场秩序,堵住热钱通过虚假贸易、地下钱庄等流入国内的途径。考虑到热钱获利退出的快速性以及危害性,目前情况下,人民币的汇率改革要避免突然的大幅度升值,要平稳过渡。这样可以增加热钱的资金以及时间成本,逼迫热钱有序稳定地撤出中国市场。
作者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博士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