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货币超发移民动机会更强烈

2013年04月18日 08:19  南方都市报 微博

  M2破百万亿后的连锁反应

  赵晓

  近日央行公布最新货币数据,截止到今年3月份末中国广义货币量(M 2)余额已高达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回望过去12年中国M 2的增长过程,不免让人倒吸凉气。2000年M 2仅为13万亿元,到2008年还没有到50万亿,但2012年已飙升至97.4万亿,如今已突破百万亿元。通胀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笔者今天更想讨论的是货币超发后的连锁反应。

  第一个连锁反应是资产价格将进一步飙涨。在一个货币超发的经济体中,很难想象资产价格能够平稳,尤其是在资金最密集的一线城市。而且,并不是所有可投资的资产都是安全的,资产的安全边界与人流和资金流的聚集程度有很大相关性,所以核心地段的不动产价格仍将上涨。但随着土地供应的饱和,核心地段的不动产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的大方向将更加明确。

  早在2009年上海的住宅成交数据中,二手房的成交面积已经超过了一手房,1:1的市场格局始于2009年,在此之后核心位置的二手房成交占比不断攀升。二手房市场政府管制相对较少,所以更能反映房产的真实市场价值。但由于新规二手房20%交易环节的个税,购买力又被挤压到一手房市场,一手房市场又是政府高度管制的,通过控制预售证、按揭等方法来稳定房价。

  这种“堵”的思路又可能导致两个结果:第一、引发“羊群效应”。即只要满足购房资格的人群便考虑以最大财务能力来购买房产,特定人群的市场需求会过度释放。但这类人群一般是首套房或者离异后的二套房,属于中产偏下的人群,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第二、引发“挤出效应”。当住宅市场无法承载大规模资金时,有不动产偏好的资金势必转向商业地产。近期商办市场的新一轮火热也印证了这种判断,4月上半月“高和萃”项目成交7900万元,上海SO HO项目单笔成交过亿元。后者与前者相比,市场抗风险要能力强得多。

  第二个连锁反应是移民动机会更强烈。据官方数据,从2000年到2012年,中国物价累计涨了31%左右,而美国物价同期累计涨36%。但经常往返于两国之间的人士的切身感受却迥然不同,美国在过去十几年物价的真实波动其实并不太,Q E系列的冲击很大程度上在全球范围内缓冲。而中国呢?大家可能对中国31%的CPI累积增长率都匪夷所思和难以置信。任何数字统计在老百姓柴米油盐的日常购买活动中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面对不确定性,人本能地会选择回避,货币也不例外。当人民币的真实购买力处于黑匣子中时——— 其根源在于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并由此衍生出货币发行的非刚性——— 财富自然会选择离开。同样的货币在不同的法律体系下意味着不同的价值。法律体系影响到货币价值,而移民为了寻求财富最大化,必然从“低法律货币”国家向“高法律货币”国家移动。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2012年美国发放的7641个投资移民签证中有80.1%被中国内地人拿走了。

  第三个连锁反应是“货币超发+土地财政”的吸毒模式将更难戒掉。楼市调控可谓十年九调,但几乎所有的专家药方最终都绕不开“土地财政”的死结。中央层面,不断超发货币向市场注水;地方政府层面,土地财政已成为妇孺皆知的秘密。 

  对于民间投资而言,什么是最好的投资渠道?答:凡是能从银行借出钱,并将其转化为不动产持有的投资方式相对较好。换言之,购买房产时首付比例越低越好。

  对于政府调控而言,什么是楼市调控的长久之计?答:真正有效地增加土地供应,同时增加房产持有环节成本是上策;在核心地段提倡“楼宇经济”,即通过旧楼改造、存量提升的方式淘换租赁企业、提升税源,这是中策,但它只适用于北京和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继续扬汤止沸、保持现状是下策。如果没有强势改革者重树利益格局,M 2持续超发的格局恐难逆转乾坤。(作者系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习近平“微服私访”在北京打的(组图)
  • 体育湖人胜火箭西部第7收官 季后赛西部对阵
  • 娱乐台57岁作词人急办爷孙婚 嫩妻父欲告诱拐
  • 财经3月70大中城市仅温州房价环比下降
  • 科技大佬当年:上升期的史玉柱与陈天桥
  • 博客新疆特大沙尘暴(图) 中毒女生朱令近况
  • 读书正说六宫:后妃们的"工资"差别有多大
  • 教育精英入围城 在港内地生的“七年之痒”
  • 育儿去香港抢不成奶粉抢纸尿裤?(图)
  • 冉学东:金价下跌必然预示着房价下跌吗
  • 袁一泓:呼吁彻底断绝福利分房
  • 姚树洁:撒切尔夫人鲜为人知的一面
  • 徐斌:滞胀是全球经济逃不掉的命运
  • 叶檀:黄金下跌预示着新一轮经济危机?
  • 张明:躲不开的实际汇率升值
  • 陶冬:去年的经济政策基本失败
  • 李罗力:国五条错在哪里
  • 孙立坚:中国为何要关注资产的安全性
  • 洪平凡: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经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