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
“中国持有的美债、美元储备每天都蒙受巨大的损失,这在账面上看不出来,但其实际购买力已经登上了下行电梯,正持续不断地贬值。也许10年后,我们手里的3万亿美元储备连3000亿都比不上。”——1月5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引用经济学家向松祚[微博]的这段话,又一次提起了在欧美等国疯狂印钞的背景下,中国外汇储备日益“变毛”的话题。
随着美国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推进,美元持续贬值,流入中国的短期资本将加剧。同时,随着我国外贸形势好转,外贸顺差将增加,外储继续攀升的可能性也非常大,而“外储越增加,贬值压力越大”的确是我们正在面对的一个窘境。公开信息显示,在中国逾3万亿美元的外储中,约70%是美国国债和美元资产,剩下的大部分是欧元资产。目前,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和欧元资产都在较大幅度地贬值,如果将这逾3万亿美元外储始终捏在手中,“再过10年,实际购买力下降到3000亿美元”并非危言耸听。
我们不应否认,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面前,外汇经营管理机构为我国外储的保值增值付出了很多辛苦和努力,外储经营管理也向着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我们也应承认,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外储保值增值和管理运用的难度越来越大。比如,以外储中美元资产比例过大这一老问题为例,早就有专家建议外储多元化,并提出抛售美元资产购进欧元资产。外管局采纳意见,购进了一部分欧元资产,结果恰好撞到欧债危机的枪口上,欧元贬值得一塌糊涂,损失反倒更大了。再比如,一直有专家建议抛售美国国债,但仔细想一下:这么大规模的外储资金,抛出美国国债后又能买什么呢?相比来说,美国国债还是收益相对稳定的投资产品。
不过,面对外储保值增值的迫切性,我们也应该在外储运用的三个方面再加大力度,做足文章:首先,美国等发达国家实行的超低利率货币政策已经导致美国国债价格上涨,这正是减持的难得机会,可抛出一部分美国国债,购买石油等大宗商品用于储备;其次,把好钢用到刀刃上,加大力度购买国内许多领域急需的高科技产品,鼓励商业银行向央行申请外汇贷款,用于支持国内企业扩大对欧美的直接投资和高科技产品进口;再次,加快企业以及其他投资者“走出去”步伐,特别是走向欧美国家投资并购。
□余丰慧(河南银行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