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随着一些地方土地财政功能受阻,对企业征税、罚款就加大了力度,征收“过头税”的现象也开始出现。杭州杭派女装商会秘书长孟平说,所在区的区长隔三差五找税务局长开会,把这个压力都分摊到企业头上。今年税收增幅不够,为了数字上好看,就把明年的部分税收都拿过来“预支”。“当财政局的一位领导来收‘过头税’时,对我说‘兄弟帮忙’,你说,我能怎么办?”孟平说。
尽管财政部此前三令五申严禁征收“过头税”,但显然地方政府不怎么买账,而财政部的禁令似乎也只是嘴上的禁令,而不会认真去落实。“过头税”问题,在于政府相对于企业的强势,在于行政权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规范、制约和监督,使得“过头税”成为困扰我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一个痼疾。
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包括“营改增”在内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同时还取消了上百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这对缓解企业压力、刺激居民消费不可谓不给力。但在减税的背景下,企业并没有获得减负的效果,见诸媒体的仍是企业关于进一步减负的呼吁,都觉得自己的负担仍很严重。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减税的效果被加强税收征管、非税的罚没收入以及“过头税”给对冲掉了,两个相反的作用力之下,负担还是那个老样子,甚至在一定程度和一些地方变得更加严重。
政府在收税、罚款方面权力的强势,极容易形成滥用的局面。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在财政增收的硬指标和讲大局压力下,权力的滥用也变得理直气壮,法律变成了人情。而政府这个人情,对于企业而言,是不敢不给的,即使心里叫苦不迭,也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可是“过头税”一旦征收起来是会上瘾的,今年把明年的征了,明年就只好再把后年的征了,每年都在寅吃卯粮,就容易失控。
过去十数年,中国经济一直在高速发展,被国际公认是“奇迹”。但我们知道,这种奇迹式的发展无法长久,因为我们的资源、环境、人力成本等不能持续透支,经济要转型,发展要改革,速度要降下来,谋求更具效率、更能创新、更加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中央政府一直倡导的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速度从奇迹回归常态,政府财政收入自然也要适应这样一个降速的趋势,因此相应的开支就应该减少和节约,而不是还强求经济高速发展时的财政增收速度,以至于实现不了就向企业施压。
经济增长出现的困难,辩证地看也是一个机遇,因为只有危机才能倒逼出改革的动作,政府才有转型的压力和动力,从大包大揽型的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一点,危机反而成为我们进一步发展的跳板。如果相反,在危机的时候去做一些类似征收“过头税”的事情,则有可能让我们迟迟走不出发展模式的危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