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辜胜阻:中国与东盟投资贸易进入加速发展期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24日 11:03  新浪财经微博

  辜胜阻:四举措优化中国与东盟产业转移

  9月21日,201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全国人大常委、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微博)表示,当前,新一轮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已经形成一种趋势。东盟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投资、贸易关系正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与东盟之间产业的梯次转移要采取四项对策,在产业转移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进行合理分工以避免产业同构和恶性竞争,重视发挥华商的桥梁与向导作用,以工业园区作为双边合作载体。

  辜胜阻认为,当前中国东部沿海产业的“腾笼换鸟”可演化为四个部分:一部分产业就地转型升级,通过改变以廉价劳动力支撑的低价工业化模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通过创新实现转型升级。一部分产业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退出,被淘汰。当前沿海地区稳增长要靠产业升级,稳投资主要靠民间投资,政府要营造环境,拓展民间资本发展空间,避免民间资本游离实体经济;稳增长、稳投资要与调整结构、促进转型相结合,避免无效投资;投资要投向新兴产业,避免产能过剩加剧;投资要防止资金流向房地产,避免房地产泡沫加剧。一部分产业转移到成本较低的中西部地区。现在中国经济出现“东慢中快”、“东慢西快”区域增长格局,这得益于沿海部分产业向内地欠发达地区的转移。这种产业转移同时带动劳动力向中西部回归,有利于推动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

  东部沿海有相当一部分产业需要转移到海外。当前东盟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中国产业面向东盟自由贸易区转移,有利于中国-东盟区域内的产业分工和协作,实现产业发展上多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生效10年来,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贸合作、特别是投资快速发展。统计表明,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已从2002年的500多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超过36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同时,中国与东盟的相互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对东盟的投资从2002年的0.8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29.1亿美元,年均增长57%;东盟对中国的投资从2002年32.6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70亿美元,年均增长10%。截止到2012年7月,双方累计相互投资已经接近1千亿美元,互为重要的贸易投资伙伴。

  辜胜阻指出,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转移呈现三个阶梯型分布,有三个梯度,产业转移是一种梯度转移:第一层次包括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和新加坡,处于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第二层次包括中国一些地区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第三层次包括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等,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他表示当前需要采取四项举措优化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产业转移和投资合作。

  一要在产业转移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方面,亚洲“四小龙”的经验值得重视:要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内部提高某些加工贸易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将失去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的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到国外。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营造适宜产业转移的环境,对于有些国家硬件和软件环境不理想的地方需要积极改进。

  二要进行合理的专业化分工,避免产业同构和同质竞争。各国要依靠自身已有的比较优势,尽量避免由于区域内的产业趋同和产品趋同导致的恶性竞争。进一步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技术差异化分工,不断提高双方产业内的贸易发展水平,避免被锁定在中低端产业的“低端陷阱”。要注意通过“干中学”和加大研发投入,从产业链的低端逐渐走向高端。

  三要在产业转移中充分重视海外华商的桥梁与向导作用。海外华商具有实力雄厚和跨国投资经验丰富的优势,在产业转移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有数据显示,世界华商企业的总资产已超过3.9万亿美元,其中80%在亚洲。华商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中不仅自身进行投资贸易活动,而且还起到桥梁-推介作用、向导-服务作用以及融合作用,成为中国产业向海外转移的重要推动者和引导者。

  四要以双边工业园区为载体推进产业转移,推进产业集群化。产业的转移需要有载体,东南亚华商来华投资,近年来层次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现在多以各种“工业园”为载体,如新加坡在苏州、杭州、无锡、沈阳和成都的“新加坡工业园”,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等。中国-东盟自贸区内的产业转移可以以园区为载体吸引推动产业转移,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

  辜胜阻强调,推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产业转移与投资合作有利于中国国际化战略的转型。当前,中国国际化战略转型需要实现从产品国际化走向企业国际化,从商品输出大国走向资本输出大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所有、从出口导向转向投资立国、从大多数产品贴牌生产转向品牌创新,从低层次国际分工战略走向高层次国际运营战略,从世界工厂“打工者”向全球资源“整合者”转变。中国与东盟之间产业转移无疑会加快这一战略转型。(李洪斌 王 敏)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王立军获刑15年 法院解释从轻处罚原因
  • 体育易建联回广东战CBA 范佩西绝杀曼联胜
  • 娱乐林丹谢杏芳完婚 笑称现在老婆最大(图)
  • 财经住建部:城市人口增速决定未来房价涨跌
  • 科技联通部分地区Nano卡到货
  • 博客马未都:“大表哥”杨达才已是凶多吉少
  • 读书五四运动尴尬:抵制日货却令日货大卖
  • 教育大学生犯罪“绿皮书”:分不清偷与拿
  • 育儿小学教师16年前生二胎16年后被开除
  • 健康细数翘二郎腿的危害 如何避免跷二郎腿
  • 女性范冰冰换衫全大牌 内双6步妆成欧式电眼
  • 尚品中秋佳节腕上赏月 宝石织就珠宝腕表
  • 星座运势有气无力的下周 秋分转运禁忌
  • 收藏两个核桃卖上万 藏友千元淘到天价鸡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