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记者 王晔君)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终于进入“1时代”,同比上涨1.8%,创下自2010年2月以来30个月的新低。业内分析,经济增速放缓、食品价格回落、翘尾因素影响是造成CPI下行的主要原因,物价的回落让宏观调控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食品价格的回落是导致物价回落的主要因素。具体而言,7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78个百分点,比6月份减少0.42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8%,猪肉价格下降18.7%。北京工商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清杰也认为,7月份新涨价因素减弱,食品价格稳中有降,是CPI继续回落的主要原因。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翘尾因素对7月CPI回落也发挥了比较明显的作用,预计回落幅度为0.47个百分点。
除上述两大因素外,多位专家也判断,经济增速放缓也是拉低CPI的另一原因。
“CPI和经济增长走势通常是同方向的。因为现在经济增速出现一定下滑,所以潜在的社会总需求呈现一定程度的减弱。这既是经济增速下滑的一个原因,同时也是导致CPI下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对于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的这一观点,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微博)也表示赞同,在他看来,过去CPI持续走高让人忧虑,物价上涨得太快;但CPI太低也不是好事,反映市场需求疲软,企业利润下滑。能够体现企业生产扩张意愿的PMI与PPI数据佐证了这一点,7月份的PMI为50.1%,已是连续三个月下跌,而昨日公布的7月PPI同比下降2.9%,较6月值降幅继续扩大,连续五个月负增长。“PPI连续负增长这个信号很明确,就是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企业,现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通缩压力,其背后预示着需求疲软。”
在CPI创30个月新低后,未来走势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专家认为,考虑到翘尾因素,不排除未来两个月仍将继续回落,四季度有望迎来反弹。周清杰表示,去年6-9月份是全年CPI最高的时段,翘尾因素仍将继续显现,加上食品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条件,预计8、9月份CPI仍将维持2%以下的低位,9月之后可能迎来温和上涨。
对于后市,君睿创智网分析师认为,价格依然存在上扬的可能性较大,当前美国原油库存大幅下滑,同时进入8月开始,北美等地区已经进入飓风高发期,尽管欧债危机还未得到解决对原油的长期需求构成负面影响,但与市场资源及不确定因素相比,原油价格继续攀升可能性更大。
值得一提的是,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在三次下调价格未能出台的情况下,本轮上调价格也未能面世。对此,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认为,调价周期缩短、频率加大是新机制调整的大方向,计价期为连续22个工作日是石油价格管理办法最核心的东西,新的机制会向适应市场化改进的方向迈出一步,更加适应市场变化,也让消费者能够尽快适应快节奏的油价变动,因此越早出台越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