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董先安:过度解读通缩或引发滞后超调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9日 10:18  新浪财经微博

  新浪财经讯 8月9日消息,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7月份CPI同比上涨1.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4%,非食品价格上涨1.5%;PPI同比下降2.9%,环比降0.8%。北京领先国际金融资讯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兼董事总经理董先安就此指出,“又一轮假通缩”,对通缩风险解读过度或引发政策滞后超调。

  董先安对此表示,滞后解读通缩风险属于踏错节奏。1季度数据公布时预警通缩风险,预防内外需负反馈,尚有前瞻性;2季度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回升、央行6月两调利率及信贷放量,今日对通缩风险解读过度或引发滞后超调。

  先检讨数据本身。上轮同比PPI持续负值发生在2009年,但是,当年2季度复苏呈现偏快,催化央行8月 “动态微调”。环比PPI持续负值分别发生在2008年下半年、2010年年中及2011 年下半年,则屡次催化央行等政策部门放松或微调。

  粗略地看,环比CPI领先同比1-2个季度。2001-02年和2008-09年也发生过环比、同比先后持续负值。若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生产者价格均出现环比、同比持续负值,往往确认为真实通缩风险。不过,过去3年居民消费价格离通缩距离稍远。

  既然同比是12个月环比的滞后累积,发达经济体重视环比指标以捕捉短期变化;最近5年来,中国政策部门开始据此调整政策。

  2009年4季度CPI、PPI同比负值,但环比逐月飞涨,通胀预期高企,真实利率(以同一时间窗口的名义利率剔除预期货币贬值即通胀预期)转负,适宜加息;同时,京沪深住宅价格逐周上涨。次年1月央行果然上提准备金率,市场惊呼“超预期”,此次收紧实则难得地灵敏。4月15日政府启动地产新政;年中受汇改、地产政策紧缩影响,经济下滑较快,下半年地产外调控略有放松;但当年11月因内外需回升好于预期,过热征兆催化“超市场预期”的政策收紧,市场应声大跌。

  上述案例提示:近年中国经济波动加快,从防通缩到防通胀短短4个月。考虑近年货币供应、资源约束、内外共振、新增劳动人口同比转负等因素,中国面临“通缩易治、通胀难压”的情况。

  毫不奇怪,尽管今年2季度通胀回落,但储户和银行家调查显示的2季度通胀预期指数反而环比升3.4个百分点,重返历史均值上方,拉低真实利率,压缩降息空间。

  综合近期海外流动性释放、异常天气与灾害、美洲大豆供应、肉粮比价隐含下半年肉价回升、能源价格等风险因素,下半年CPI环比、同比先后回升进入倒计时。去年底以来,CPI环比并未延续下行趋势,下半年反弹概率较高,这与2001-02年和2008-09区别很大。

  此外,地产市场和就业也与通缩时期不可同日而语。近日制造业产成品库存指数大降4.3个百分点至48.0%,企业库存压力有所缓解;最新建筑业新订单指数升2.8个百分点至57.0%,预示低收入劳动力市场总体好于2008年底数千万劳动力返乡的情况。

  房地产开发投资前两季增速由23.5%回落至16.6%,其中住宅投资现单月个位增速。但半年以来住宅销售韧性回暖,龙头企业库存压力显著减轻,8月首周势头不减;同时土地购置环比趋稳,企业有动力调整开工,适应库存变化,投资有望回稳。

  总之,2季度政府投资、信贷和利率政策已有所微调,此时若防通缩过度可能引发新一轮CPI、PPI环比、同比急升,过犹不及,重蹈2010年底覆辙。

  放长一点眼光来看,由于中国对大豆等农产品和原油等能源原材料高度依赖进口。随着经济规模扩大,2000年以来内需过旺显著引发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变差,等于压缩中国企业利润,补贴资源输出国。这个市场硬约束意味着,尽管2季度基础设施再度充当宏观调控辅助手段,近日能源、农产品价格显著反弹必然压缩下半年基建投资进一步扩张空间。

  尽管用人均钢表观消费量等实物指标衡量发展阶段,中国整体仅接近日本1969-73年,但罗马非一日建成。因规模巨大,中国面临更苛刻的全球资源价格约束,从而必须拉长基础设施饱和过程,合意的年增速放慢。并且,中国基础设施投资体制尽管表面高效,但缺乏开放、竞争、制衡和监督制度,投资性价比不如日本当年,必须克制官员投资冲动以约束腐败、保证质量、防止粗制滥造和豆腐渣工程。

  与日本1969年前后类比的另外一个因素是,青壮年人口比率转折引发工资、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通胀变化。由于青壮年相对老幼人群是储蓄人口,可推论:1、未来10年中国消费率自然上升,投资率有所下降;2、通胀压力将较长期存在。这也隐含着出现一个较高通(微博)胀、较低增长的新趋势。

  故此,我们推理出3季度所面临的政策局限,难以比2季度更放松,否则可能付出超调代价。在停车拐弯和原地转圈两个极端选择之外,适度微调可延缓下一轮通胀来临,提升市场信心的要点需要重归改革。

  反省过去5年,央行08年6月单月2提准备金率,年底发生通缩,催化政府“扭转预期”非常规放松,罔顾中国财政、金融、土地制度痼疾,采取“取消信贷额度”、“四万亿财政刺激”等激进措施。果不其然产生通胀、财政腐败、房价与银行坏账反弹,这恰是过去3年压抑中国经济信心、令企业家和投资者难以适从、预期紊乱的根。

  从历史中汲取教训,重建中国市场信心的基石就是深刻反省与优先改革财政、金融与土地制度。路径之一是从提升基础设施性价比,给民众带来安全感出发,和平渐进地通向现代宪政文明。(王茜 发自广州)

分享到: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云南昭通警方回应巧家爆炸案五大疑点
  • 体育奥运-乒乓球男团中国3-0韩国卫冕
  • 娱乐韩庚江铠同恋爱细节曝光:男方主动追求
  • 财经7月CPI同比涨1.8%创两年半来新低
  • 科技苹果上游产业链显示iPhone 5生产未放量
  • 博客台风海葵吹倒树(图) 奥运冠军谁最值钱
  • 读书哪届最乱:盘点奥运会上的尴尬事(组图)
  • 教育从保安到北大学子 励志哥的追梦历程(图)
  • 育儿两款日本奶粉在港被查碘量低 微博关注
  • 健康足部按摩轻松瘦身 隐形眼镜伤角膜吗
  • 女性维密天使被斥拍片走样 修片“被整容”
  • 尚品好酒店:信星级还是挑品牌 拍场顶级假酒
  • 星座测试你的人生幸福吗 哪种面相最有福
  • 收藏田黄身价十年涨十倍 A货翡翠阳绿龙凤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