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请勿仅仅以数量多少考量三公经费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22日 08:16  人民网微博

  朱四倍

  维持一个国家机关的运行,需要发多少工资、办公楼需要花多少钱?这些疑问,从各部门预决算可以得到一些答案。7月19日,多个国家部委公布2011年决算和2012年预算,以及行政经费、“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这是中央部门继去年首度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之后,第二次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预决算情况,并首次分部门公开行政经费。

  当“三公”经费帐单被媒体聚焦和放大时,可以说,作为推进我国财政预算公开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政府部门公开“三公”经费正在常态化。也正因为如此,尽管其中存在诸多让老百姓不满意和诟病的地方,但毕竟已经在稳步前行,足以支撑起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也正因为如此,相比于第一次国家部委公开“三公”经费时的“进度不一,形式不一”乃至有的“在子栏目公布,非常隐蔽”的做法,这次公布有着明显的进步,我们看到了更加详细的公开,也体会到了诚意和尊重。后一点,无疑最为重要。

  我们该如何审视“三公”经费公开?

  其一,这是一种“技术活”和“民主活”。从政治学的角度来说,政府花费的每一分钱都来自于纳税人的贡献,也无一例外地必须接受纳税人的监督,并且,政府是公民的“仆人”,公民才是政府的“主人”。可以说,公布“三公”经费就是这种理念诠释的一个注解。财政收入如何被使用、使用是否合法、合理和有效率,包括纳税人在内的社会公众都应当有知情权、监督权。公开“三公”经费是大势所趋,公开越细化和详细,就越意味着公众的权利得到了保障,就意味着把政府置于民众和社会监督之下。

  其二,公开不能以数量的多少进行简单的好坏评价。笔者注意到一个细节,不少媒体热衷于比较各个部门之间“三公”经费数字的差异、车辆花费的多少,这当然有必要,但如果过于注重数量对比,在笔者看来,并非理性,因为这些差异不是问题的实质所在,“三公”经费开支符合相应的标准更为重要。舆论不能误导公众用“数量少就是好的,数量多的多就坏的”标准。道理很简单,各个部门职能不同,经费使用方向自然不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三,要聆听“三公”经费公开中的公众意见。面对质疑不可怕,对部门来说,要认识到这种质疑是善意的,既是对工作不足的一种提醒,也是对更好地公开“三公”经费的促进。因此,面对各种各样的声音,有关方面应认真聆听和收集,做好整理和分析研判工作,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好准备。如果说,听到质疑声,就丧失了继续公开的勇气,是第一种错误的话,那么,面对质疑不知改进和努力的方向,更是错上加错。由此,我们要为政府部门积极回应民意,不再挤牙膏似地公布鼓掌,也更期望能汲取民意后以更大诚意和努力做好“三公”经费公开工作。

  “三公”经费公开需要持续的努力,既要为点滴进步欣喜,也要作好打长期仗的准备工作。公众了解、知道了这些“三公”经费信息,才能判断政府应该花多少钱做什么,不应该花多少钱办什么。只有到了这样的层次,质疑声或许才可小下去。有一点是肯定的,“三公”经费公开是民主进步的体现,是政府与公众之间良性沟通与互动的结果。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中俄否决安理会涉叙利亚决议草案
  • 体育奥运夺冠赔率梅里特反超刘翔
  • 娱乐刘涛斥寺庙弃子流言称没空生娃
  • 财经北京合作建房承诺价格比市场低四成
  • 科技谷歌收购电子邮件客户端Sparrow
  • 博客中国好声音是否造假 四步教你挑甜香瓜
  • 读书重地表轻地下:逢雨必涝问题究竟出在哪
  • 教育高考录取划分男女线能否扶持男性崛起
  • 育儿乐扣等进口婴幼水杯正己烷超标 微博关注
  • 健康瘦肚子牢记四件事 女人这样睡损害子宫
  • 女性奢侈品业绩下滑 细数LV跨界合作之路
  • 尚品伦敦奥运吃喝玩乐路线图 全球最贵写字楼
  • 星座测你通灵吗 爱情吉时 下周翻云覆雨
  • 收藏欧洲艺术品市场上半年涨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