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气颇大的烟台红富士苹果,这回因为药袋事件,由舌尖上的苹果变成了“药你命”的有毒水果,成为近期让舆论最为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无独有偶,日前网曝浙江宁波余慈等地的梅农对杨梅喷洒膨大剂,只有少数几棵不喷,留给自己吃。加上此前的瘦肉精事件、三聚氰胺事件、毒胶囊事件,老百姓动不动就“被添加”,似乎中国的老百姓要把化学元素周期表上各种有害无害的元素“吃”个遍。泱泱古国,老早就提出“观人文以化成天下”,如今食品、医药类市场产品质量事故频频,不由得让人感慨万端:我们到哪里去寻找诚信的影子呢?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要义,就是拉动经济的马车由投资和出口转向国内消费,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让外国人都垂涎欲滴,但我们自己却频频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让人不敢放心消费,放心花钱。用农药袋套住红富士苹果,把皮鞋制成胶囊外壳,如此这般,老百姓的胃部哪能承受得起,又如何对这些名为食品药品,实则毒品的消费品提得起神呢?
在上一个经济周期中,先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带动了房地产、高端白酒、奢侈品等高端消费品市场空前繁荣,在中低端消费品市场,比如药品、食品饮料、零售百货、新科技等领域,随着后富起来的普通人消费能力的提升也有望迎来行业景气度的繁荣,这其实是中国经济走向内需驱动的强大力量。如果我们吃的东西动辄是这个毒素那个毒素、穿的是仿冒伪劣品、住的是偷工减料的房子、行的是安全系数不过关的交通工具,生病之后吃的是毒上加毒的药品,那么只会让人们对中低端消费品越来越绝望。
中低端消费品在品质方面信用丧失,品牌就会折价,由此给了国外商品品牌溢价的机会。以奶粉为例,每年1000多万婴儿出生,给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预计到2015年,中国婴儿配方粉的市场容量将达到700亿元人民币。然而,国内奶粉市场丑闻不断,给了海外奶粉蚕食中国奶粉市场的绝佳机遇,相比国产奶粉价格,国外奶粉价格并不低,但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从中国市场捞金夺银。
在高端消费品领域,无论是漫步于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还是穿梭于米兰蒙特拿破仑大街,你总能碰见几个手提各大品牌购物袋的中国游客。数据显示,瑞士手表有三分之一销往中国。据世界奢侈品协会2012年1月11日最新公布的中国十年官方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已经达到126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据全球份额的28%,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家。中国富人消费的奢侈品,如手表、名包、高档红酒等大多是国外的品牌。有数据显示,去年春节期间中国人在境外奢侈品消费达72亿美元,是国内市场奢侈品消费的4倍多。大量中国财富流向了国外,也流向了海外市场高端消费品制造商手中。而国内市场,内需驱动喊了好些年,至今仍然见效甚微。
高端消费品领域国外品牌唱主角,中低端消费品市场则因为一个接一个的质量问题引发诚信危机,如果中国消费品不能树立起中国信用,内需提振就失去根基。要改变这种局面,迫切需要监管机构、消费品提供商以及消费者自身等市场各方戮力同心,切实树立起诚信经营意识,只有为消费者身心健康提供有效服务消费品,才能在中国消费品市场占领一席之地。反之,类似烟台红富士苹果在药袋中长大这样的事件愈演愈烈,中国消费就会出现空心化,建立消费驱动型经济很可能就是痴人说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