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民之争:国不以利为利 以义为利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08日 10:33  《商界》杂志

  □特约撰稿/李彤,本刊特约评论员

  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

  现代政治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失灵的领域就是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由此,政府的经济活动应严格限于以下五个方面:提供公共产品、矫正外部效应、维持有效竞争、调节收入分配和稳定国民经济。《大学》中说:“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可见,治国理念是古今相通的,先哲所论的“义”就是政府应提供公共产品。比如,民众教化、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水利和道路设施等。而在市场经济时代,政府的责任更加明确:创造好的政治经济环境,让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政府以税收为收入来源,经济繁荣、税款增加又使政府有能力为社会提供更佳的服务,形成良性的循环。

  正因为此,当下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为补充的思路需要更正。主导体现在垄断性行业,理由是这些行业事关国计民生,是国家的经济命脉,需由政府直接控制。果真如此,这些行业内的国有企业就应当以国计民生为己任,而不是去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然而实际情况刚好相反:电力、通信、石油等行业的暴利不仅损害了国民的利益,而且影响了国家的整体利益。国有石油公司“狂赚”几百亿元,丝毫没有缓解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对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反而火上浇油。

  另一方面,尽管这些行业为国家上缴了大量利税,但这只是眼前的、局部的利益,是与民争利的结果,是以损害宏观经济为代价的,为全社会树立了唯利是图的榜样。孟子说:“上下交争利,而国危矣”,难道不振聋发聩吗?

  不仅如此,社会内的经济活动是相互关联无法割裂的。被定位为补充的民营经济在夹缝中难以获得公平的生存、竞争和发展环境。比如民营煤炭运输企业想做大做强就要有成本控制能力、要寻求与大的供应商和用户建立固定合作关系。但大煤矿是国有的、电厂是国有的、高速公路是国有的、加油站也是国有的。如果一个人一个企业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无能为力,还谈什么上进心、积极性?

  反之,国退民进并不令人恐惧。盖茨也好、李嘉诚也罢,他们真正的资产是经营性的,产权对他们来说是资源的支配调度权。天才的经营者可调动数亿资产、上万员工高效地运转,资产在他们手中多多益善。如果经营规模超过经营者的能力,资产的边际产出就会下降,企业扩张就会受阻甚至走下坡路。另外,民营企业取得国有资产的控制权是有代价和风险的,其后还需进一步动用资源以提升收购对象的业绩。有的国有企业表面很好,而实际上潜在问题很多。就我们所知,民企改制成功和败走麦城的案例都是普遍存在的。所谓的富人是承担了风险、付出了辛劳、用自己的才能和勤奋为社会理财,他们应当被社会接受而不是被妖魔化。

  不可否认,在国退民进的转换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人利用制度缺陷而一夜致富。我认为两害相权后者为轻,因为我们可从两方面设置纠错补偿机制:首先,警惕贫富差距加大对社会底层的影响,采取措施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其次,以健全的法制纠正国企改制中的投机行为、补救改革中的不公平现象及其后续影响,化解贫富差别加剧带来矛盾的恶果。比如采取扎紧篱笆不让资产外流、严格执行资产实名制、严厉稽查所得税、堵塞职务侵占、开征高额遗产税等措施。

  总之,亿万富豪消费掉的只是其资产的一小部分,他们的财富主要是经营性资产。而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不过是资源的调配权,不论动机如何,其所有者不过是用自己的才智和辛劳为社会理财创富。

  中国最大的危险是不改革,而不是改革中的不公平和国有资产流失。

  相关组文:

  《商界》特别策划:改革下一站

  重启改革:转型困局与改革的智识

  □ 特约撰稿/朱 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哥伦比亚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实业如何实起来:从当前小企业融资难看金融体制改革

  □ 特约撰稿/巴曙松(微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国企的钟摆:国企改革的破局根本

  □特约撰稿/卫祥云,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主任

  玻璃瓶里的税收:税制转型加快经济转型

  □特约撰稿/盛立中,香港岭南大学兼职教授、山东省经济学会理事

  社会保障真有那么难?解决以药养医从何入手

  □特约撰稿/蔡江南,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公共经济系教授

  真假城市化:以重大制度推进中国的社会流动

  □特约撰稿/易宪容,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财富蛋糕怎么分?让“仇富”止于共同发展

  □特约撰稿/余和军,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局博士

  变中寻机:深水区的改革如何改?

  □特约撰稿/匡贤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达成“改革共识”的唯一前提:让每个人的权利平等起来

  □特约撰稿/王炼利,独立学者、评论员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