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低碳经济转型的国际经验与发展趋势(4)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1日 18:38  中国网

  首先,发展低碳经济与国家正在开展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其次,发展低碳经济,通过与节能减排和生态城市建设相结合,促进和协调各地的优先发展领域,强化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再次,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创造国际合作的机会。目前在中欧战略合作框架下,能源与气候变化问题是合作重点。欧盟成员国在发展低碳经济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积极行动,希望以低碳经济投资和贸易的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最后,低碳经济的着眼点是未来数十年以“低碳经济”为标志的新一轮全球竞争。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增强经济竞争力。中国城市要未雨绸缪,赶上潮流,争取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1)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2008年1月,WWF启动了“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以期推动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保定和上海是首批试点城市。

  上海市在打造“低碳城市”的过程中,着重对建筑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调查、统计,从办公楼、宾馆、商场等大型商业建筑中选择试点,公开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能源审计,提高大型建筑能效。同时还将对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节能运行的能力。为了减少碳排放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上海市已着手在南汇区临港新城、崇明岛等地建立“低碳经济实践区 ”,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上海将充分利用南汇区临港新城和崇明岛的后发优势建立和完善实现低碳发展的政策框架,在两地建设若干低碳社区、低碳商业区和低碳产业园区等低碳发展综合实践区,以促进低碳技术的集成应用,带动两地低碳经济的发展,为上海建设低碳城市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另外,上海世博园区目前已在低碳发展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

  保定市借鉴美国加州“硅谷”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建设“中国电谷”的概念,建设“绿色保定,低碳城市”,依托保定国家高新区新能源和能源设备产业基础,依靠保定国家高新区内的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打造光伏、风电、输变电设备、新型储能、高效节能、电力电子器件、电力自动化及电力软件七大产业园区。“中国电谷·低碳保定”已成为保定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新亮点与新品牌,为保定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局面。建设“低碳保定”,就是要探索建立一个低排放、低污染、低消耗、生态化的经济增长方案,实现一种循环、节约、可持续的低碳城市发展之路。2007年初,保定市政府已经提出了“太阳能之城”的概念,计划在整座城市中大规模应用以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以降低碳排放量。该市规划,力争用2~3年时间,将保定建设成国内首座在照明、供热、取暖等各个方面大范围应用太阳能的城市,力争到2010年,全市每年节电 4 3亿度,节约标准煤11 8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 2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2 8万吨。

  (2)中英“崇明东滩生态城”项目。 2001年,上海规划将崇明定为生态岛,明确“崇明是上海未来城市发展战略空间”。2005年11月,上海实业集团与奥雅纳公司分别代表中英双方签署了东滩生态城规划项目,明确了将东滩建成全球首个可持续发展生态城。此后,东滩生态城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未来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规划与项目”。根据规划,东滩这个大上海城边上杂草丛生的小岛一角,将被建设成为一个可以容纳5万人的高能效城市,城市垃圾将被循环利用于发电,海边将安装上小型的风力发电机。按照规划,项目第一阶段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始之前建成,经过30年的建设,最终将成为能够容纳50万人的大型生态城。

  在东滩生态城的建设起步阶段,其开发模式被河北廊坊和曹妃甸、浙江湖州等地复制和应用。然而,东滩生态城项目终如流星一般陨落,原因在于:一方面,生态城规划虽然由世界知名的建筑工程公司设计,但外方却不了解中国国情和当地居民的切实需求;另一方面,关于实际投资方的争论令东滩生态城缺乏充足稳定的资金支持,由于工程期较长,资金难以到位,随着上海市市政府权力更迭,使东滩生态城项目变成了一个烫手山芋,继任者对其唯恐避之而不及《中国生态城市:早产的乌托邦》。参见 http://www huaxiang com/web/actionviewnewsitemid-61961。。总之,上海东滩生态城建设所面临的困难和反映出来的问题,为中国各地方城市对低碳城市建设的热情提供了反思的案例,很多经验教训值得吸取。

  (3)气候组织“城市低碳领导力”项目参见 http://www theclimategroup org cn。气候组织是一家独立的国际非营利机构,致力于推动各国政府部门和工商企业发挥领导作用应对气候变化,通过推广温室气体减排的最佳实践,推动全球走上低碳经济发展道路。。2008年气候组织正式推出“城市低碳领导力项目”,并得到汇丰气候伙伴同行项目(HSBS Climate Partnership)的大力支持。城市低碳领导力项目致力于推动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通过研究城市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协助城市政府制定促进当地低碳经济发展的、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建立低碳生态城市联盟,发挥城市领导力,分享资源与最佳实践,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气候组织计划在未来3~5年内,在中国发展15~20个“低碳城市”,在这些城市探索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以推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城市除了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外,大部分将是中国的二、三级城市,因为这些地区的发展空间更大。气候组织将推动地方政府、金融企业通过政策激励和融资支持,驱动技术创新和资本流动,在城市中推广能有效节能减排的低碳技术。

  三、全球绿色新政对中国的启示

  当前世界正面临多重危机。除了全球金融和经济形势面临日益恶化的风险之外,长期以来由传统发展模式引发的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正威胁着世界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如何权衡经济发展的短期阵痛与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之间关系,成为对各国战略智慧的重大考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推出的全球绿色新政概念,其目的就是要在应对这些风险的同时,寻求一条有效而可持续地解决这些多重危机的道路。

  (一)全球绿色新政提出的背景

  “绿色新政”(Green New Deal)是当下热门的话题,其中“新政”(New Deal)一词来源于罗斯福当年应对大萧条时强力拉动内需的铁腕经济政策。为稳定金融体系和经济增长,各国相继或联合推出了激进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制定了上万亿美元的大规模救市方案。如果把目前的救市资金(再加上在等候时机的投资者的数万亿美元)盲目地投入到旧产业以及穷途末路的经济模式中,只会导致污染加剧、生态恶化,经济即便走向复苏,也将付出沉重的代价。为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2008年10月推出了全球绿色新政的概念,目的是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通过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前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特恩爵士认为,有效执行绿色新政是脱离当下经济困境的最佳出路,因为这不仅是简单的凯恩斯派刺激方针,更是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前的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们对发展绿色经济、尤其是低碳经济的关注。实质上,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不仅可以成为度过目前经济困难的有效方式,而且是确保在中期经济持续增长最可行的手段。从短期来看,绿色经济不但可以迅速拉动就业、提振经济,还能有效调整全球经济结构,理顺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长期来看,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更有利于全球经济可持续的、广泛的增长,避免危机重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2009年4月初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开幕前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又发表了一份《全球绿色新政政策概要》报告,呼吁各国领导人实施绿色新政,做出有远见的战略考虑,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报告呼吁各国领导人在两年内(2009~2010年)将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约7500亿美元投入可再生能源等五个关键领域。这五个领域包括:提高新旧建筑的能效;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推广清洁能源车辆,发展高速列车、公共汽车等便捷公交系统;对淡水、森林、土壤、珊瑚礁等地球生态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发展包括有机产品在内的可持续农业。报告指出,以提高新旧建筑的能效为例,利用现有节能技术,可将目前建筑物能耗降低80%,如果在这一领域进行额外投资,不仅将刺激建筑业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复苏,也将创造大量的绿色就业机会,仅在欧洲和美国就可能因此增加 200万~350万个工作岗位,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的潜力将更大。政策概要估计,到2030年前向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6300亿美元将能够至少新增 2000万个就业岗位,其中风能部门有200万个、太阳能部门有630万个、生物质能部门有1200万个。

  (二)各国绿色经济计划与行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启动的“全球绿色新政及绿色经济计划”,已经得到了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为稳定金融体系和经济增长,当下世界各国推出的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都带有明显的“绿色新政”印记。欧盟在 2009年3月宣布将在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美国政府在经济刺激计划中,划拨了677亿美元,用于发展清洁能源和节能交通等。韩国计划未来4年内在绿色经济领域投资50万亿韩元(约合380亿美元)。日本则宣布,争取在2015年之前把绿色经济规模扩大至100万亿日元(约合1 08万亿美元)。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英、日、俄、韩、加拿大等多个国家都面临严重的失业问题。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全球就业趋势》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球可能将有5100万人失去工作,全球失业率将上升到7 1%。面对全球失业率蹿升的严峻形势,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呼吁全球领导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进行投资,促进绿色经济增长和就业,以修复支撑全球经济的自然生态系统。

  英国政府于2008年10月和2009年2 月先后两次出台经济刺激计划,并于2009年3月推出一项低碳排放工业战略,计划在未来8年里创造40万个就业机会;其中将花费1000亿美元投资风力项目,到2020年,提供16万个就业岗位。德国总理默克尔将保护就业作为2009年的首要任务,要求大企业“绝对不能裁员”。美国未来10年斥资1500 亿美元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将帮助创造500万个就业岗位。法国政府将把大量资金用于家庭、办公楼以及政府为低收入者建造的房屋中所需的绝热材料上,在减少建筑能耗的同时,创造20万~50万个工作岗位。韩国计划将在未来4年内投资50万亿韩元(约380亿美元)开发36个生态工程,并因此创造大约96万个工作岗位,用以拉动国内经济,并为韩国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南非政府支持的“水计划”雇用超过3万人,包括妇女、年轻人以及残疾者。

  (三)绿色新政对中国的启示

  选择“绿色新政”和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绿色新政”,既是应对和化解当前危机的必要举措,也将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联合国的研究已经证明,投资于自然保护领域或所谓生态基础设施领域的经济回报和劳动就业的收益,要远远高于传统的汽车制造、钢铁、信息等部门或产业,它们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对所有国家来说,发展绿色经济,需要认真协调各方面的政策。其中,发展绿色经济最有借鉴意义的经验或教训,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之后的锁定效应。面对全球经济衰退威胁,中国政府正在采取果断措施,以财政刺激来确保经济实现8%的增长。中国这一轮财政刺激措施,确实比以往更加关注民生问题,但重点依然是铁路、机场和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预计在今后25年中,全球能源供应基础建设投资需求高达22万亿美元,仅中国就需要3 7万亿美元。因此,今天关于能源基础设施需求和消费模式的决策对全球稳定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为了确保以经济最优的方式过渡到低碳未来,必须避免今天的投资决策锁定于高碳排放的项目建设。

  从国际实践来看,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之间并非完全冲突。发展绿色经济有助于中国实现“保增长、调结构、促内需、重民生和节能减排”的多重目标。当然,在诸多重要的切入点当中,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电力部门、交通部门、建筑部门等,把它们放在重中之重考虑,因为它们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我们的经济面临着被锁定在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水平的挑战。如果今天不行动,我们将会在未来几十年陷入被动。(庄贵阳 谢倩漪)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