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成 乔 荍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客观现实和发展趋势,它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迅速蔓延,也凸显了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负面作用。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演变可以看到,经济全球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正面临新的挑战。
金融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经济全球化使国际资本流动更加便捷。特别是在国际金融自由化和电子化的辅助下,资金的流量和流速激增,进一步刺激了国际金融交易的发展。这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监管难度,使金融危机发生的几率和破坏程度大大提高,并且给国际金融投机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恶意投机者假“自由市场”之名,对金融弱势国家和地区进行金融掠夺,加剧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风险和经济动荡。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特别是目前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及其严重影响都昭示人们,金融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维护世界金融安全已成当务之急。
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经济全球化通过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来实现资源的全球配置,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离不开各国政府和民众的支持。而一个国家国际经济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受到国内政治力量和广大民众意向的制约,缺乏广泛国内政治支持的国际经贸政策很难得到长期有效的实施。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一些国家的利益群体片面地将危机造成的损失和消极后果归咎于经济全球化与开放贸易政策。为了使自己尽快摆脱金融危机,一些国家纷纷调整国际贸易政策,推出提高关税、贸易禁令、出口补贴、非关税贸易壁垒等措施,滥用贸易救济的现象也频频出现。社会和民众反对经济开放和自由贸易的呼声增大,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
民族国家遇到更大挑战。经济全球化削弱了国家独立自主制定经济和社会政策的能力,原来一国范围内实行的政策措施很可能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不同程度的介入干预。同时,全球范围内还出现了许多新的非领土化的经济政治组织形式,如跨国公司、各种国际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日趋活跃,对国家的权力行使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跨国公司通过建立生产、贸易和金融的跨国网络从事“无国界”经济活动,其领域超越了传统的国家领土和民族国家能力控制的范围,而国家对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贸易、金融活动还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当然,尽管国家主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但主权国家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国家利益仍然是国家对外关系中考虑的首要因素。
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社会、文化交往更为频繁,相互依存空前密切。一方面,一国国内的危机将直接反映到国际层次,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而一国的政策也往往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在国际危机中独善其身,也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以一己之力迎接挑战。另一方面,大量国际公共问题和共同危机的出现,使得国际合作越来越必要,“共同安全”和“共同发展”等理念为各国所认可。当然,经济全球化也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危机、开展合作的基础,各国只有同舟共济、通力合作,才能共克时艰。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任重道远。近年来,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大国的作用明显上升,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发达国家经济普遍陷入严重衰退的形势下,新兴大国的经济增长对稳定世界经济、化解金融危机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这些新兴大国的参与,国际金融危机和其他全球性问题不可能得到有效解决。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发达国家能否顺应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潮流,使新兴国家能够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事务,就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解决的又一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