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山:气候谈判在经济上重要性已超世贸谈判(2)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3日 19:10  中国经济

  基础四国该不该签哥本哈根协议?

  中国需要认真吸取一个逗号的教训: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自行减排是否MRV(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验证),是这次谈判中的一大争论焦点。这一争论其实只是来源于巴厘路线图中的一个逗号。在京都议定书中很明确:发展中国家只有得到国际技术或者资金援助的减排才需要MRV。

  从巴厘路线图的谈判过程和相关上下文来看,也是重申了这一规则:据多名发展中国家代表和现场NGO观察员回忆,当时谈到MRV只是针对发展中国家得到援助的减排。但在巴厘路线图的相关英文文本中,有一个放置得非常巧妙的逗号(a strategically placed comma),使得其解释有可能发生歧义。美国抓住这个可能的歧义大做文章,终于把自发减排是否MRV问题做成了这一次谈判的争论焦点。发展中国家对此一定要吸取教训,不要在同一个地方再次跌倒。

  对现在的哥本哈根协议文本,不能一厢情愿地只是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解读,而是要每个词每个细节都要有专家(谈判专家、法律专家、语言学家等)仔细推敲,从最坏的方面打算。

  现在,一部分美国主流媒体依然大力赞扬奥巴马总统在谈判最后几天力挽狂澜,打破僵局,领衔起草哥本哈根协议。但一部分美国媒体,以及绝大部分欧洲媒体,都不得不承认哥本哈根会议失败。尽管发展中国家做了大规模让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的责任重点开始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但发达国家提出的减排目标以及相应的全球减排量是如此之小,远远低于IPCC计算的升温不超过两度所需要的减排量,甚至没法向支持环保的那部分西方民众交代,所以他们不得不承认失败。

  现在舆论宣传的焦点之一,就是谁要为哥本哈根会议的失败负责。其中以英国的媒体最为典型。一方面,英国大力赞扬奥巴马的正面作用,并试图以此进一步削弱联合国的作用;另一方面,对减排量太小,推出Miliband(能源与气候变化部长)、Lynas(英国人,由欧盟付钱作为马尔代夫代表参会)等人大造舆论无端指责中国要为此负责。

  同时,现在一些作为气候变化受害者的小国和弱势群体,以及自认为和他们站在一起的NGO,也开始大力谴责协议。他们中头脑比较清醒的一部分把火力集中在美国和西方,也有的把所有参与的26国都一起谴责,更有人指责参与协议的基础四国出卖了其他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欧洲内部关于哥本哈根会议的评价也开始有种种不同声音,如果操作得法,也许可以引导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政治变化,但其前提条件是基础四国不要因为哥本哈根协议和美国绑得太紧,下面会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哥本哈根协议现在在联合国框架下的情况是不死不活,“被注意到(being noted)”,在1月31日之前由每个国家自己决定是否承认和愿意签署(sign onto it or not)。

  现在摆在被胁裹进参与起草的基础四国面前的问题,就是签还是不签这一个两难,以及如何签,在什么样的前提下签。在我看来,签的结果是:

  1、落实了在协议中对发达国家的单方面让步。

  2、依然会继续受西方媒体攻击,被欧美当作哥本哈根协议不足之处的替罪羊。在西方生活有年的人大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温良谦恭让不会被感激,只会被得寸进尺。这一次已经有了前车之鉴。中国拿出最大诚意,提出了40%~45%的强度减排目标,其力度之大连许多欧美相关专业人士也不得不同意:比如在12月16日的一次讨论会上,英国气候大使John Ashton 就承认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某些方面规划目标已经超过欧盟现有规划。但是西方依然找到种种借口围攻中国。

  3、作为气候变化受害者的小国和弱势群体,将更多的把中国和美国做为他们共同的施害者加以谴责。

  4、基础四国本身也会因为西方实际减排量太少而深受其害。中国和印度都是气候变化十大受害国之一。因为气候变化,喜马拉雅冰川群是世界上消失速度最快的冰川,许多冰川的消融之迅速达到了每年15~25米。随着这些冰川融化甚至消失,水资源减少并且降水变动性的增加,中印两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在恶化中。空谈两度,但实质上直奔3~4度而去的哥本哈根协议,将使这个问题雪上加霜,也是对已经受到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广大农村的弱势群体利益的过大损害。

  5、落实了基础四国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出卖”,失去盟友,制造可能的敌人,对下一步谈判非常不利。对一些碳排放很低,但深受全球变暖危害的小发展中国家,承认这样一个口头上说力争全球升温不到两度,但实质上直奔3~4度而去的协议,将是对他们利益极大的侵害。本来这些国家更有可能和基础四国联合要求欧美深度减排,同时加大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转移和资金援助力度——这是苏丹的立场。如果方法得法,基础四国其实可以争取更多的小国到这个立场,为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而战,下面一节中有更多分析。但如果通过哥本哈根协议落实对发达国家的让步,他们对发展中大国失望,同时发达国家减排力度太小已经难以改变,那么他们将来更可能和欧美联手,给发展中大国过大而不公正的压力减排。这将对所有基础四国都非常不利。

  6、欧美将利用基础四国对协议的支持进一步削弱联合国,把谈判重点更多的转移到双边或者经济大国论坛(MEF) 之类更方便其施加强势力量的场合,这同样对基础四国不利。

  如果不签,结果是:

  1、协议中的让步作废,到墨西哥重头再谈——这应该不是坏事,无论是对让步太多的发展中国家,还是对许多因为减排力度太小而失望的环保主义者。

  2、继续受西方谴责,但和签的结果没有本质区别,顶多是挨骂的方式有所不同。

  3、气候变化受害者的小国和弱势群体,有更多的理由把中国和美国分别对待。

  4、不会失去其他发展中国家中的盟友。

  5、需要对参与协议起草、而不是像苏丹那样出走做出解释。这个应该不算太难,正如南非代表所说这个协议是奥巴马总统的提案,尽管其他国家的一些领导人也参与帮助了起草,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国家一定全盘同意和愿意签署。这也是谈判现场的事实。欧美一些媒体这一次极力打造G2印象,这其实是把中国架到火上烤,让我们和美国分担失败的责任,对中国不利。我们应该把事实说清楚,其实许多事情是美国主导,中国并没有参与共谋——比如基础四国首脑会被奥巴马强行打断就是明证。把这些事情说清楚,打破欧美媒体打造的G2虚幻光环,也符合我们一向韬光养晦的外交传统。

  两相比较,个人认为不签可能是更好的结果。

  中国可以做的实事和公关

  一方面,中国要有西方舆论攻势的思想准备——反正不管做什么都会被西方主流媒体找到理由谴责,那就认清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坚持我们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怕挨骂。但另一方面,也要改善公关,把立场明确友善地表达出去,尽量建立广大的统一战线。

  1月31日之前中国如果不签哥本哈根协议,西方估计会发动下一轮媒体攻势。中国可以做出以下应对:

  1、团结好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最不发达国家,支持他们坚持立场,反对哥本哈根协议出台的不透明、不民主,强调西方减排力度不够,技术和资金转移不足,等等。

  2、凸显中国作为气候变化受害者的一面,比如青藏高原因气候变化而造成的冰川消融、草地退化,宁夏等地由半干旱向干旱发展,等等。指出接受一个实质上全球升温远远超过2度的协议将极大的损害中国广大弱势群体的利益。

  3、中国可以考虑建立中国气候基金(China Climate Fund),投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和适应。中国做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不但本身要大力减排,现在也有能力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一份贡献。同时,中国超过两万亿的外汇储备与其大量放在美元债券上缩水,拿出其中一部分投资于中国气候基金可以是更好的选择。这可以帮助中国的低碳技术和企业(风能,太阳能热水器和发电,沼气池,等等)走出去,同时资金和技术支援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发展和环保的双重目标。这是真正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赢的事情。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