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评论 > 传物业税最早今年一季度开征 > 正文
新闻提示
市地税局有关负责人在政协小组讨论会中透露,北京最早2011年底开征物业税。小组讨论会的税务专家们预测,物业税的税率范围大致在0.5%至1%之间。市人大代表、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说,不征物业税,房价肯定降不了。
加征物业税的目的是什么?有专家表示,征收物业税可极大地遏制炒房行为,戳破房产泡沫,逐步实现平抑房价,让普通工薪阶层也能买得起房。
专家的分析加上身为房地产商的潘石屹的赞同,似乎征物业税等于遏制房价的公式已经成立。
事实真的如此吗?这其中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吗?如果物业税征收了,房价还是没降下来,拍胸脯的专家和房地产商们,该做何解释呢?
物业税的开征,很可能从商业用房开始。比如售价2万元/平方米的商业用房,按照预估的计算方式,每平方米可能征收100元左右,100平方米就是1万元。对于中小型的私有企业,每年多支出1万元或者数万元,很可能是致命的,那些小商店、小饭馆、小公司的发展将受到很大的限制。
而动辄几千上万平方米的大公司,即便每年多支出百八十万,也未必对公司的资金造成过大压力,更不要提那些垄断国企了,他们的做法向来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把压力转嫁给消费者。
同样的道理用在住宅上也会有这样的隐忧。那些几套几十套地炒房的人,那些一掷千金买豪宅别墅的人,他们会在意多支出物业税吗?
恐怕更在意的是城市白领,好不容易攒钱贷款买到房,突然又多出每年上万元的支出,这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征物业税,未必像某些专家鼓吹的那样,能缩小贫富差距,能抑制房价。相反,倒可能导致有钱人越玩越大,而更多的人被排除在游戏之外。
许多专家都拿国外征收物业税说事,但请不要忘记,国外房屋的产权、所占土地是永远归房主的,而我们房屋的土地使用权只有70年。国内房主们已经为这70年付出了比国外房主更大的代价,再去“接轨”合理吗?
物业税是一笔巨大的财政收入,政府受到诱惑是必然的,肯定愿意积极促成。不过,在制定税收方式时,一定得冷静,得想得周全,不光是物业税,其他抑制房价的措施要同时施行。
对只有一套住房的人,对买房只是为了居住的人,要给予充分照顾。而且税收政策的制定还不能有漏洞,否则容易被钻空子。如果诸多条件不能同时实现,抑制房价就可能成为为征税而虚构的画饼。 本报评论员程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