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的关系史中,力拓间谍案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风波。这场风波把商业利益、国家机密、贸易往来等等如今全球化的流行语浓缩到一个企业身上,自然会让两国都从中得出不同的结论。
如果我们把中国的对外关系谱系细细梳理,我们会发现一个特点。澳大利亚在这个谱系中,虽然是个大国,却一直没有产生高调的话语,虽然建交时间早溯到1972年,中澳之间也很少出现大事件。用平稳低调来形容中澳关系,应该是恰当不过的。
澳大利亚是一个特殊的国家。说它特殊,因为从地缘上看,它四面环海,没有大国相邻,因此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本土受创程度也比较低;同时澳大利亚属于英联邦国家,和美国保持着密切的盟友关系,又远离冷战等国际政治斗争的前沿。因此,在这块被自然和历史眷顾的土地上,与其他大国相处或许就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
在中澳关系中,澳大利亚的政策变化也是复杂的。一方面,澳大利亚的几任总理都比较了解中国,并在任上维系和中国的良好关系;另一方面,澳大利亚的政治势力对于中国的发展,以及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增强一直带着威胁论的眼光。尤其是长期以来,南太平洋被视为澳大利亚的势力范围,中国在亚太主导地位的加强,会刺激澳大利亚保守政治势力反弹。因此力拓事件发生后,澳大利亚国内对华敌视情绪必然会从暗流走到明处。
每一个国家都有意识形态,每一个国家也都有国内政治,甚至每一个国家也都会在对外交往和发展的过程中重新定位自己的朋友和敌人。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在短期内很难改变澳大利亚国内政治中的对华消极因素。但是近年来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关系发展,使得两个国家都开始彼此需要。2008年中澳双边贸易额达596.6亿美元,澳大利亚是中国的第八大贸易伙伴,而中国是澳大利亚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经济的发展最终会带来政治的变革。两种力量的相互博弈,使得未来的中澳关系必然充满变数。
力拓一案其实并不大,但是引发澳大利亚朝野关注,本身就说明了澳大利亚对华政策的不成熟。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多元文化是澳大利亚文化的必然特性。这个国家并非不包容,关键在于30多年的交往中,中澳两国还没有真正找到发展的共识。从长期来看,中澳两国的相互了解合作是必然的趋势,但是这个时间到底有多长,要承担多大的代价,却是值得两国政治家考虑的。
太平洋可以成为贸易的通道,也可以成为疑虑的藩篱。中澳两国是“不打不相识”,还是怀揣疑虑拉开彼此的距离。在大事件、激化的情绪和看法冲撞背后,中澳两国必然要做出选择。(商汉)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