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评论 > 国务院在境内股市实施国有股转持政策 > 正文
□李 耘
近日,国务院决定在境内证券市场实施国有股转持,即对2006年6月股权分置改革新老划断后,凡在境内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含国有股的股份有限公司,除国务院另有规定的,均须按首次公开发行时实际发行股份数量的10%,将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国有股转由社保基金会持有。(本报近日报道)
虽然这次转持的比例并不太大,但很可能将开启历史性的一页。大多数的人都是从如何影响股市、填充社保基金的方向解读这一消息,可事实上,国有股转持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因为部分国有股份转由社保基金会持有,这标志着国有资产公有化,标志着中国开始彻底摆脱前苏联那种以国有化代替公有化的封建社会主义模式,让全体人民平等地成为国有资产的股东,利益共享。因为只有实现国有资产公有化,才能彰显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优越性和先进性。
市场经济的核心关系就是供求的关系,供大于求必然经济疲软,求大于供,则容易产生卖方强势和暴利,危害市场公平。可是,市场天然地存在着求大于供或供大于求的情况,如何平衡?国有资产公有化将是最重要的手段。由国家主导石油、自来水、电力、铁路、房地产等容易垄断而妨害市场公平的行业,并通过国有资产公有化,让全民平等分享,将有效地保障全民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着战略转型和内需不足的问题。中国经济能否长期平稳地快速增长,政府投资只能解决一时之需,内需的增长才是关键中的关键。中国有十几亿元庞大的消费群体,只要能够有效地分配好社会财富,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是无比巨大的。将土地、资源和国企等国有资产的收益归全体公民所有或是解决全民的民生问题,必定会对此起到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