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融危机今非昔比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1日 18:05  《新财经》

  文/蔡庆涛

  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又搬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成功启动经济并走出困境的法宝。但时移事易,过去的做法能否让今天的中国经济再次走出困境,目前还是一个谜

  “告诉同胞们,现在我们确实处在危机的中心,这可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在某媒体举办的金融年会上,瑞银投资银行中国区主席蔡洪平用焦灼的语气告诫台下听众。

  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已经升级为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中国也未能置身事外。十年一轮回,继1997~1998年东南亚暴发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又面临一次国际经济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出口萎缩带来的产能过剩,更凸显了中国经济结构中的固有矛盾。

  出于对经济增速下滑的担忧,中国政府又搬出十年前成功启动经济并走出困境的法宝——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并扩大内需。在出台4万亿救市方案的同时,并推出了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

  但时移事易。十年前,国内基础设施并不完善,政府主导的投资在随后的经济上升周期中被成功消化。现在,全国道路交通网密织,如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不把纳税人的钱花在效率低下的项目上,成为政府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现在的经济体已经更加市场化,它并不是一匹上了套的马,一吆喝就会奋勇向前。当年中国成功走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高招,不外乎是取消了福利分房,并实行高校扩招,把国民积蓄推向消费市场。但目前的经济环境已经更加复杂,继续推行带有行政色彩的拉动内需措施,其效果将大打折扣。

  毋庸置疑,中国经济正面临着最严重的危机,政府要在严峻的国际环境里艰难决策。不利的一面是,政府以往屡试不爽的行政指令式的调控措施已经不那么有效;有利的一面是,中央政府具备雄厚的财政实力,甚至连美欧发达国家都希望中国能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中国经济能否率先走出全球经济衰退的泥潭?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国内实体经济下滑不容忽视

  蔡洪平认为,美国次贷危机之所以会发生,根本上还是需求不足惹的祸。

  事实上,自IT革命后,美国经济一直没有新的龙头来带动,于是就在扩大消费上做文章,但现在看来,这种“需求”很大程度上是虚构出来的。银行为了争取更多的房贷业务,向没有支付能力的人群发放贷款;出于风险考虑,银行把这部分贷款转售给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后者在赚钱的同时,向保险公司支付一定的保费,来覆盖购房人的违约风险;在看到由保险公司承保后,银行也积极买回已经在市场上证券化后的次级抵押贷款。于是,就造成问题贷款在金融体系内的交叉感染。当楼市继续向上的时候,银行、投资银行、保险机构和对冲基金都有钱赚;但当楼市掉头向下,违约的风险就层层扩散开来。

  蔡洪平表示,美国暴发的金融危机非常恐怖,投资人不相信上市公司,银行不相信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也不相信他的交易对象,市场上的钱都在回收,没有人愿意借钱,这就加剧了实体经济的资金困难。同时,由于消费者对全球经济前景的担忧,抓紧钱袋子不敢消费,进一步放大了全球需求不足与生产过剩的矛盾,遂引发大面积的裁员和失业潮,进一步打击市场消费信心,使整体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