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京救市:无奈的图谱(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1日 10:04  经济观察报

  “关键在贷款,”一位不愿具名的国资控股房地产公司老总认为,尽管南京市建议人行南京分行加大对房企的贷款投放力度,但最终“投不投放,投多少,这些权利都在人行总部,而不是地方政府”。另外,延期缴纳规费对开发商有一定吸引力,一个10万平方米的项目,规费大概约在1800万元,预计大型开发商受惠最大,而对中小房企作用相对不明显。

  事实上,在此之前,一份名为南京市“救市讨论稿”已出现在一些网站和论坛上,包括契税将由2%调整为1%,个人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从20万提高到30万元等,其中一些内容与发布条款极为接近。一种尚未证实的传言是,在发布之前,有关部门已听取开发商的意见和建议。

  在听到“救市”消息后,一家南京大型地产公司立即召开会议,改变原定的国庆假期促销方案,主要是调低了房价的优惠幅度,并借机加强推广力度。也有的开发商放缓了开盘速度,等待后续相关政策出台,观察市场下一步的反应。

  然而,各界反应对此非常冷静,房源成交有所上升但并未出现“井喷”现象,国庆7天假期南京一手房仅认购609套、成交38套,约为去年国庆7天假期的35%、14%。罗浩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差的成交业绩,“在消化政策的同时,市场基本面还是比较冷的。”

  财政压力?

  “新政主要表明地方政府的一种姿态。”中原地产南京公司研究经理罗浩认为,对市场信心有点提振作用,但影响程度还是有限的。此前,尽管南京楼市相对比较平稳,但其推出的“一房一价”等政策,均在全国引起很大关注和争议。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南京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305.58万平方米,同比去年下降37.9%,商品房销售额164.2亿元,同比下降30.0%;其中住宅销售额140.4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4.1%。

  与深圳、杭州、上海等城市相比,南京楼市这份“成绩单”还算比较好,但为何还是先于他们出台“救市”措施,这令一些社会人士“看不懂”。一位匿名网友说,广州、深圳房价降那么多,也没见几个开发商跳楼的,政府为什么如此慌张?

  对此,南京市房产局副局长郭宏定表示,全市出现商品房成交量下降、新开工面积下降、房地产价格小幅波动、涉房社会问题显现等新变化,如不采取及时必要调控措施,将直接影响房地产业的持续平稳发展,国民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住房民生的有效改善。

  事态发展真的有这么严重吗?

  “可怕的是对冬季到来的恐惧。”南京市建委城市建设与发展研究室主任陆玉龙认为,从长远看,用财政补贴等措施来减轻第一套购房者负担,具有国策性的“普遍意义”,且挖掘潜力和空间很大。但如果在此时此刻指望该政策来救市,那是错误的,是对调控的不正确认识。“商品房改革已经历10年,且期间出现多次大幅上涨,行业需要一个调整期。”

  “房地产不景气进而影响财政收入,这是南京急于救市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南京一家国有控股房地产公司负责人介绍,他的一个朋友、南京某银行负责人,在国庆节前参加市里一个会议时,一位市政府领导诉苦说,去年房地产对财政收入贡献在150亿元,预计今年只有50亿元。

  据南京中原地产统计,今年1-9月份,南京地块出让金总额近122亿元,比去年同期183亿元下降了约33%。值得关注的是,底价成交、流标地块在明显增多,今年1-9月份南京地块溢价成交4个,底价成交40个,流标5个;而去年同期溢价成交46个,底价成交17个,流标仅为1个。

  近几年,南京市土地出让金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但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目前在1/3强,较2002年58%有明显回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态势。”南京大学经济学系副主任葛扬教授认为,但相对上海、杭州产业结构而言,南京的财政收入腾挪空间相对有限。

  据了解,在中西部一些城市,土地出让金占财政收入还要更高一些,“土地经营城市”明显。一旦房地产不景气,三产、工业还不具备较强的“补血功能”。

  郭宏定表示,这个政策还是有一定的力度,我们觉得对市场肯定会有正面的影响,当然还有更重要的政策,像税、费、金融政策,这是在中央政府,因为地方政府权限有限,像两税的降低这只能由中央政府提,地方政府不能提。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来源:经济观察网

    新浪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