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垄断企业咋就这么牛(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8日 10:26 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

  “国企无垄断”的大论一出,闻者莫不哗然。这一言辞的荒谬性显而易见,正如有专家指出,判断一个市场究竟是竞争的还是垄断的,重要的不是看这个市场上有几家企业,而是看政府是否通过强制性权力禁止其他企业进入。以民营油企为例,去年有报道称,全国90家民营油企正在酝酿联手“卖身”外企。这些民营油企之所以出售,根本原因是一直没有固定油源,生存困难。对于一些垄断行业,横亘在民营企业面前的是一道玻璃门,“看得见,进不去,一进就碰壁”,也即是“明放暗不放”。在石油战略储备的企业中,民企往往望洋兴叹。我国油源大部分还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民企难以分得一杯羹。

  其二、利益联盟。曾几何时,气、油、电动公共产品动辄涨价,垄断巨头为了一逞私欲,运用形形色色的手段,同时附和者众。这些涨价的背后许多时候正是多方合谋的结果。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温桂芳说:“从公共产品提供的价格改革角度来看,目前存在一种偏向,就是价格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被一些利益集团所左右。”这话大抵不错,正是形成了强大的既得利益同盟,也就是俗称的部门利益化,才导致了“我保障你乱收费,你保证给我好处”的怪象。垄断行业为何牛气冲天?理由很简单—有些垄断企业在政界、学界、传媒界网罗代言人,影响甚至操纵话语权,为其垄断地位辩护。政界的代言人,有些是垄断企业网罗的。还有一部分原本就是垄断企业幕后的操纵者,是老子和儿子的关系。本来就是一个战壕的,当然会结成利益同盟了。

  再以火车票实名制为例。火车票实名制为何不受相关部门待见?原因很简单,其背后涌动着巨大的利益冲动,一旦推行实名制,必将损害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蛋糕。有人称,票贩子主要是三类人:铁路职工的亲属;原铁路职工离职后专职从事倒票经营;有过硬的铁路系统人事关系。有春运黄牛透露,春运40天净赚300万;还有黄牛自曝,春运高潮时,每天“跑”到票贩子手里的火车票不少于100万张;另据调查,每年春运期间,约有近三成的铁路旅客不得已从职业票贩子和关系户等的手里买了高价票,而在一些热门线路上,可能还不止这个比例。若按1.2亿春运人次计算,那就是3600万张票,仅按每张车票平均加价50元保守估计,一次春运票贩子就赚取了18亿元,或者说旅客多花了18亿元,或者说国家损失了18亿元。(见1月12日《新快报》)看了这组数字,不禁让人恍然大悟,更让人悲从中来,当既得利益集团结成稳固的利益联盟时,不牛也难。

  其三、法律疲软。众所周知,全国人大法律委已于2007年8月29日通过《反垄断》法草案,但需要提及的是,尽管《反垄断法》已经通过,但完成反垄断大业的征途何其艰辛,何其迢迢。原因很简单,《反垄断法》不反对垄断企业本身。去年9月10日,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张穹在厦门举行的“中国反垄断法研讨会”上澄清说,在处理《反垄断法》与垄断行业和垄断企业的关系问题上,《反垄断法》并不反对垄断企业的客观存在,因为垄断企业的问题是历史形成的,反对的是垄断企业利用优势地位推行垄断的行为。事实上的确如此,如果我们妄想《反垄断法》一旦通过,垄断企业就会瓦解,垄断企业的垄断行为就会自行消弭,那就太一厢情愿了。

  其四、挟“X”自重。2006年8月2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范继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没有哪个国家的电力行业不是由国家控制的,“因为这涉及到国家的能源安全问题”。同样挟持国家安全自重的还有石油垄断巨头。同时,石油垄断巨头还挟洋自重,挟股民自重。其他垄断巨头也不甘落后,纷纷挟国计民生自重,仿佛一旦不维持垄断地位,老百姓就吃不上水,用不上气。事实上,如果放开门槛,构建制度平台,引入多元竞争主体,鼓励竞争,才会激活市场,更有利于保障国计民生。否则,一旦笼统地仰仗几个垄断巨头,恰恰是养虎为患,以至尾大不掉,近年来一些垄断巨头不是屡屡要挟中央吗?我们还看到,一些垄断企业正是因为秉持挟“X”自重的思维,才屡屡“绑架”社会的。比如,有的供电公司一旦达不到目的,动辄断老百姓的电,有的供水公司一旦不遂心,就停老百姓的水。

  垄断必然产生霸道。曾有调查显示,96.8%公众认为垄断行业太霸道。有学者指出,目前我国的一些垄断企业,没有相应的竞争与约束,他们并不需要依照市场规律出牌,而缺乏竞争与约束的垄断行业必将成为疯狂的“掠夺机器”。显然,要遏止垄断企业的霸道,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引入竞争,加强约束。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