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朝投影》之11:扑朔迷离陷阱多(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0日 16:51 新浪财经
高翰文的这一着棋,真是让郑泌昌与何茂才感到郁闷了:严世藩派来助仗的新任知府,怎么会如此不知事理?是不是小阁老看走眼了,把一个拆台的人给派来了?严世藩恐怕也没想到,这个弟子竟然是如此书生意气。 高翰文“以改兼赈”的方案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让商人出粮换田。这是没错的,但这个世界上没有做不成的交易,只有谈不拢的价格。高翰文哪里知道,浙江的官商已经敲定了交易中各个环节的价格:商人沈一石想的是如何借助官府的行政力量,乘着灾情低价买到土地。作为交换,沈一石要通过生产丝绸来为官员创造政绩,并给官员个人以好处——这是一个完整的利益链。 高翰文当然是不知并且不耻于这种交易的。因此他在中间插下的一杠子,不仅影响了官员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同时也影响了商人的经济利益,这还了得?! 于是,桌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通过桌下来解决了。中国人在这一方面从来不缺乏智慧。明朝的官场早就有了潜在的规则,叫做“劣币驱除良币”。如果经济贿赂和政治拉拢都不能生效的话,自然还有更阴损的招儿,在等着像高翰文这样的不识相的傻官。普通人都是有弱点的。自认为是优点的东西,在别人眼里往往就是可借以攻击的弱点。刚毅是不是优点?人家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孤立你;耿直是不是优点?人家可以利用你去当炮手;上进是不是优点?人家看你求成心切,与你做龌龊交易;注重名节是不是优点?人家可以用虚名来勾引你。一个人的成功必须具备许多优点,而失败只需要一个弱点。 沈一石要出场解决“傻官”一根筋的问题了。因为,几十年的商场风云,使他最了解人的弱点。作为一个有文化的商人,沈一石从郑泌昌那里知道了高翰文与自己共同的业余爱好是精解音律,尤其是对嵇康的《广陵散》情有独钟。他便知道自己应该从何下手了。他坚信,这是打败高翰文的突破口,也是高翰文惟一的致命弱点!于是,巡抚出面设套,高翰文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沈一石骗入了陷阱。先是来一番推心置腹、晓以利害的规劝,高翰文并不就范,算是敬酒不吃。沈一石只好逼着这位不明事理的知府大人吃罚酒了,使出了最阴损的一招:引诱高翰文与沈一石的所谓侄女芸娘单独切磋琴艺。而这个美女竟是太监杨金水的“对食”(相好)!沈一石还花了四千两银子收买杨金水的四个侍从太监来“抓奸”!这一招,终于胁迫高翰文写下了有辱名声的字据,被迫成为顺应官场规则的“正常”官员。 尽管每一个贪官是如何同流合污的,其中有着各自不同的故事。但是,在明朝那个贪腐横行的时代,仅凭一个人的力量,也是很难与既成的潜规则较劲的。要么屈服,要么出局,没有人能在既定体制中以另类的行为规则获得更多的好处,这在经济学中叫做:“一旦均衡形成,任何人想通过改变现状,获得更多的利益,都是不可能的。” 这就难怪整个明朝,集体腐败能成燎原之势,朱元璋当年刀子都砍卷了刃儿,在他治下的贪官还是“刑火烧不尽,任用便丛生”。明朝的腐败大趋势,的确不是几个好人能挡得住的,否则历史上就不会出海瑞这样的“极端分子”了。可以说嘉靖年间的腐败横行,是逼出一个海瑞的充分必要条件,没有海瑞,中国文化中恐怕就少了一种可敬可佩的傻气元素。而高翰文却只能成为一个不肯同流合污却又单纯无知的悲剧人物而已,他映衬的是海瑞的特立独行的孤傲品格。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了: 高翰文在第三天的讨论会上,被胁迫准备签字,海瑞与王用汲挺身而出制止,严词质问郑泌昌、何茂才。郑泌昌、何茂才丧心病狂,在大堂之上与海瑞剑拔弩张。高翰文心力交瘁,正欲为海瑞争辩,却当场晕倒在大堂之上。郑泌昌命海瑞立刻带臬司衙门的兵去淳安,将受冤无辜的灾民正法,否则同样以通倭罪论处。剧情开始走向一个新的高潮。 政治、经济、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三个基本形态。政界、商界、文化界各有各的规则,一个人如果能通两界,甚至三界,那就很容易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利益。因为,不同资源之间的组合,必然产生巨大的剩余价值,这种价值可以是通过权力带来的“租值”,也可以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知识价值。因此,官商结合的好处是权钱交易,关键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名义。而文化在官场和商场之间恰好起到一个转合的作用,政治的龌龊和商业的赤裸,在文化界能够得到一种净化或者调出一种好味道。由于高翰文不懂现代西方经济学,空有一腔报国热血,这一切对他来说,真是:“明明白白我的心,渴望做一份真事情,曾经为正义用尽了心,为什么好人的梦容易醒?” 高翰文,你的确嫩了点儿! 警世通言—— 可以不参加你认为不好玩的游戏,也可以在参加之后不遵守游戏规则,但不应该希望通过违规来获得比别人更多的利益,更不要指望名利双收。 (2007年4月26日16:11于京西中海雅园)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