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王朝投影》之11:扑朔迷离陷阱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0日 16:51 新浪财经

  郭梓林

  翰林院的编修高翰文,算是一个“高级知道份子”了。书读多了的人,总以为天下事都在书本上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只需照做就行,而对那些“纳于言敏于行”的人是不大看得上的。他们偶尔也会不甘于寂寞,希望能在体制改革的进程中站出来建言献策,撞撞运气,最好是能获得一个外派当官的机会,从纸上谈兵到现场实操。好处在于:一来经济上可以改善一下;二来公费旅游,风光乡里;三来,干得好,还可以光宗耀祖,千古留芳。

  两千多年来,极少数纯粹做学问的“高级知道份子”,通常是不屑于当官的。在他们看来,当官是风险很高的职业,官场上波谲云诡,水太深,费力不讨好,干一辈子下来,能给后人留下的东西不多,而且还有杀身之祸。若想把官当得善始善终,一是得有靠山,二是运气总是很好,三是以为自己真有那么一点能力。当然,多数人读书的目的性很明确,就是为了当官,也认为自己能把官当好当久,建功立业。高翰文就是一个。

  高翰文是严世蕃的门生,属朝野中比较有影响的理学清流,身居朝中,信息比较灵通。得知浙江在实施“改稻为桑”过程中,出现了灾情,杭州知府马宁远已经被斩立决,腾出了一个空缺。便以过人的胆识,给朝廷递交了一份《关于“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提案。虽然不在两会期间,更没有什么媒体炒作,但由于此提案恰好迎合了严党的战略部署,受到严世藩和同党的激赏:用人之时,正好有自己人有胆有谋,不亦乐乎!于是,高翰文出任杭州知府的人事任命被高票通过。

  由于郑泌昌接任了胡宗宪的浙江巡抚,何茂才顶了郑泌昌的布政史,这两个人成了高翰文的顶头上司,一时间浙江的政局已经牢牢地控制在严党手中。严世藩在这个回合中,的确心满意足了。

  高翰文的确是个好青年。不到三十岁,就当上了杭州知府,这拿到今天,也是一件不得了的事!他当然知道,这是恩师严世藩的栽培。但高翰文毕竟年轻啊,他不可能知道,此去的风险不在于工作能力,而在于能否做到盲从。他压根儿也想不到,走出这一步,他正在以自己的性命去淌一池混水。所以,这个不谙政治的毛头小伙子,上任前来到严府告别时,还是一付胸有成竹的样子,接过严世藩送的传世文房四宝,更是激动万分,随即夸下海口:“学生此去,一年之内倘若不能为朝廷完成“改稻为桑”的国策,就用这盒子里的笔墨纸写下自己的祭文!”出行前说出这种不吉利的话,虽然纯属表忠心,但老天常常都会让说者应验。不仅是中国人信这一套,1995年我在法国时,发现他们也这么认为。当时,法国人告诉我们一套消解的方法:当你不小心说漏嘴之后,必须立即用手摸一下身边的木器制品(也可以不怀好意地去摸身边人的脑壳)。高翰文是个好青年,他很自信,他说的是真心话,他的手是要去摸未来那个建功立业的好梦!

  胡宗宪虽然被革去了浙江巡抚一职,但还是浙直总督。当他得知有一个小青年要干大事业,心里有些不踏实。不仅是为了浙江的黎民百姓,也是为了恩师严嵩的那份感情,他要对高翰文敲一下警钟,有没有用,他没有把握,但总算是尽一点心意吧。所以,他特地在驿站迎候赴任杭州知府的高翰文,并单刀直入地指出:在浙江受灾缺粮的关口,豪强势必借机贱买百姓土地、大搞土地兼并。你提出的所谓“以改兼赈,两难自解”,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并不会像你想的那么简单,不仅可能变成一纸空文,而且会被人利用,成为豪强敛财的工具。这是高翰文(高居翰林,只会做文章是也)没想到的。官场之人想做事,都难免被人利用,被利用其实也可以变为一种交易,如果是稀里糊涂被利用,死都不明白怎么死的,那就可惜了。

  生姜还是老的辣呀!看到高翰文似乎已经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胡宗宪不无动情地嘱咐他,一定要遏制豪强、为民做主。为了给高翰文打气,胡宗宪还告诉他,自己将带病为浙江借粮、为高翰文做后盾。对基层复杂局面一点都不了解的高翰文,听了胡宗宪的话,这时才知道什么叫“事不经历不知难”,浙江情形危急,浙江的水深得很啦!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初入官场一线的高翰文的确惊出了一身冷汗。所谓“少年得志是人生的一大悲剧”,往往讲的就是:一个人过早地担了他担不了的担子,很容易把还太嫩的筋骨压伤,此后便没有机会担当大事了。高翰文的悲剧就是从这一步开始的。

  现在的地球人都知道: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重要的事不开会。如有反常,一定另有原因。

  在巡抚大堂之上,刚接任巡抚一职的郑泌昌、布政史何茂才正领着浙江的大小官员,以高出应有规格的礼仪,迎接新任杭州知府高翰文的到来,目的就是专等见面礼之后,立即签署允许贱买灾民田地的红头文件。当高翰文一眼看完这样一份早已起草好的文件,欣佩之情油然而生:果然不出胡宗宪所料,文件精神概括为一句话就是,让丝绸大户赶快买田,立马改种桑苗。至于买田的大户会不会趁灾情压低田价,那些卖田的百姓如何渡过荒年,却一字未提。由于胡宗宪事先有所提示,高翰文心里已经有数,所以,他并没有感恩于上级领导在他就任首日就给足了官场上的面子,来一个顺水推舟,做个傀儡,而是血气方刚,搬出了胡宗宪教他的那一套,来了一个硬碰硬,一脑门顶翻了新任巡抚和布政史大人。高翰文是“以改兼赈”的始作俑者,对于如何理解这项政策有当然的解释权。他不认可这样一份红头文件,要求另议,浙江的官员是没有办法的。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