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凯捷:社会责任是一个终极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9日 11:33 财经时报

  本报实习记者 孙维晨

  一个“好企业”应当能为顾客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而一个伟大的企业不仅能为顾客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还应竭尽全力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2007年11月24日,中国企业公民论坛暨表彰大会上竞选出50家中国优秀企业公民。入选者除了国内著名企业之外,来自法国的凯捷咨询公司也位列其中。这个一直与社会责任同行的跨国咨询业巨头,能为中国带来哪些借鉴意义?凯捷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波为此接受了《财经时报》的专访。

  《财经时报》:凯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

  陈波:凯捷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由来已久。因为企业社会责任最早起源于欧洲。在欧洲,凯捷是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的常任理事单位。自从5年前,凯捷就开始资助希望工程,援助西藏的小学生,以及帮助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等。而参与中国企业公民协会的时间是在2006年。那时,国资委要研究一个关于企业公民责任的课题,找到凯捷寻求合作。当时,我们感觉到中国企业对于企业公民、对于社会责任抱有很大的热情。于是凯捷积极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

  《财经时报》:凯捷的企业社会责任观是怎样的?

  陈波:我认为企业拥有的一个自然属性就是回报社会。因为社会繁荣了,企业才能得到最大的繁荣。凯捷的工作一直是以人为本的工作模式。因为人是社会最关键的因素。对于凯捷来说,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向社会做贡献。这是我们的一个工作内容,同时也是我们文化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无论从企业道德,人文关怀等方面说,我们认为它不是一个营销手段,而是一个企业的道德活动。

  《财经时报》:作为世界三大咨询公司之一,在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凯捷如何与自身发展的长期战略相结合?比如形成制度化管理或可持续的能力?

  陈波:在巴黎总部,我们有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执行官,专门负责公司在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建设,比如怎样与企业的战略计划相结合等工作。所以这方面我们都有比较系统的计划。

  凯捷中国在这方面同样制定了一些策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员工内部文化交流的计划和发展规划。比如我们计划继续资助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同时我们还参与建设中国企业公民委员会,为他们提供咨询。

  《财经时报》:您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企业公民委员会的副会长,这意味着什么?

  陈波:我很荣幸的被邀请担任中国企业公民委员会的副主任。这说明凯捷希望系统化地参与到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之中。我们也计划邀请凯捷总部负责这方面的执行官到中国与中国企业公民委员会作交流,以此让中国分享欧美的经验。同时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中国企业公民委员会的长远发展计划。这样可以发动更多的西方企业参与到国内的企业公民的建设当中。

  《财经时报》:很多人认为捐赠和慈善就是企业社会责任,对此凯捷怎样理解?

  陈波:与国外相比,尽管中国企业在实践中已经开展了许多社会公益活动,但是对企业公民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并不完全理解。他们所奉行的“回报社会、造福桑梓”的理念,而没有把这些活动上升到“企业公民”理念的高度,在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管理中,对企业社会责任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形成制度化管理和可持续的发展能力,没有与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结合起来。

  《财经时报》:与欧美相比,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建设情况怎样?

  陈波:由于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公民等概念引入中国时间较短,其推进程度与国际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们认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本土企业对社会责任认识有待提高。由于受到过去 “企业办社会”的影响深刻,很多企业领导人对社会责任非常敏感,认为是一种新的社会负担,甚至有意无意逃避一些基本的企业社会责任义务。

  目前中国企业普遍还未建立起有效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即使是像中远集团和国家电网公司这样在社会责任方面已经取得不小进步的企业,其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也还处于探索阶段。

  《财经时报》:他们面临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陈波:目前,社会责任行动与企业战略缺乏协调。企业的社会责任行动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缺乏协调。这主要体现在企业一方面在承担大量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其某些经营行为却在大肆破坏企业的社会责任形象;结果表现为企业大量的社会责任投入不能帮助企业有效实现预期的社会影响。

  中国尚未参与国际社会责任标准的制定。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相应的标准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很多大型跨国企业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责任标准的制定工作,力图使最终的标准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国际化经营。而中国企业在这方面还基本处于空白。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如果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的CSR的建设也就迈出了一大步。

  《财经时报》:如果中国的企业都通过SA8000认证,能否看作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陈波:SA8000认证的依据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及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一样,是一套可被第三方认证机构审核的国际标准。但是我们认为,SA8000认证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

  比如,SA8000标准中涉及的一些问题并不适用于中国法律和法规。比如,结社自由及集体谈判权利等绝不是简单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财经时报》:所以SA8000认证常常成为贸易壁垒的一种表现方式?

  陈波:从国际方面看,国外采购商在对发展中国家的加工企业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审核评价时采取了不同的态度。部分采购商只对中国的企业有要求并且必须进行评审,而对于在其他国家的分厂则没有要求。如福建某企业就告诉我,他们在越南和柬埔寨的分厂,外商就从未去审核过。

  目前,SA8000标准在全球只有9家认证机构,且在中国没有一家机构获得SAI(社会责任国际)的认可,中国企业的SA8000认证工作只能由国外的公司来做。一个企业有500人左右的规模,要拿到SA8000认证证书一般要花费20万元,仅每年的固定支出就在3万元左右。这不仅大大增加了中国企业的成本,而且会使中国出口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所受的严重影响。

  《财经时报》:从一个企业的角度去看,政府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过程中应该发挥那些作用?

  陈波:政府应当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工作,以限制性措施规范企业行为,使企业严格在法制的轨道内运行;另一方面,政府还应以各种鼓励性措施来激励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比如,许多企业乐于参加慈善捐赠活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目前还没有出台有关捐赠免税或纳税优惠的法律,这限制了企业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政府必须进行税制改革,以鼓励企业善举。

  比如,政府在制定认证政策方面的作用就具有独一无二的作用。国家认证监督委员(以下简称认监委)会曾经表示,在现阶段,国家认监委不采用其他国家或组织的标准在中国境内开展社会责任认证,待中国的国家标准发布实施以后,再考虑此方面的认证问题。所以,企业社会责任要想得到不断完善,政府就要尽早制定、推行、完善相关政策法令。

  《财经时报》:凯捷在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活动中如何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陈波:我们把它看作是一个终极问题。而解决的前提是要明确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是什么?作为社会公民的一员,企业与其他公民的不同在于,它是一个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是企业最主要的活动。所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最主要的表现就应该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为社会创造财富。

  如果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脱离了社会,企业就失去了承担责任的对象,“责任”二字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凯捷一直注重与其他参与者的合作。从中国的现状看,媒体等舆论监督机构应发挥更加活跃和积极的作用;作为社会公众,更应树立新财富观和良好的心态,既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又能理性看待企业的行为。在建设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行动的过程中,其他社会公众包括政府的责任就是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财经时报》:这也是你们花费大量时间参与《企业公民委员会战略规划项目最终报告》编制的原因?

  陈波:我们一直积极投入企业公民的活动,并参与制作了中国企业公民委员会的发展规划,为中国企业公民的发展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凯捷一直致力于做优秀的企业公民,想做的就是将社会责任进行到底,使其长期的做下去。一个“好企业”应当能为顾客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而一个伟大的企业不仅能为顾客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还应竭尽全力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财经时报》:凯捷将如何承担在中国的社会责任?

  陈波:在这个方面,凯捷作为企业公民已经将自己的社会责任与公司制度、品牌、文化、价值观融汇为一体。企业公民形象建设,已经不再只是公共关系、市场推广的课题,而是根植于公司性格、伦理和客户价值体系的核心因素。

  目前,凯捷中国团队和其服务的客户都以“做中国社会的优秀企业公民”为共识,并一直在努力践行。今后,凯捷中国将持之以恒的把慈善公益事业和社会贡献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创造富裕、和谐的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财经时报》:凯捷有没有遇到过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利益相冲突的情况?

  陈波:其实这种冲突每天都会有。比如在公司使用纸张方面。因为咨询公司每天会消耗大量的纸张,那么一方面来说这是对我的客户服务;另一方面与纸张节约、环保却有冲突。尤其对中国的植被特点来说,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很低,人均拥有量贫乏。现在我们对于纸张的使用上都建立了严格的限制规定。所以我认为这种冲突每天都会有,那么如何合理解决才是关键所在。

  《财经时报》:在第三届“中国优秀企业公民表彰大会”上凯捷被评选为“中国优秀企业公民”。凯捷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陈波:首先,获得到这样的一个奖励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鞭策。其实,我们希望不仅有凯捷中国来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推动作用来号召亚太、欧洲等地区的分公司来共同参与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比如邀请总部专家来中国交流。同时我们建议、也愿意联系中国的企业公民代表去欧洲交流。比如做一些远程的会议或者论坛,以此来宣传中国企业、中国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贡献。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升中国的在环保等方面的影响力。目前凯捷中国在积极与欧洲等国家地区联系,来建立一个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基金。-

  链接

  凯捷咨询公司(Capgemini),创建于1967年,是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咨询、技术和外包服务的供应商之一。凯捷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与客户进行协作,称之为协同管理关系。基于对互利双赢和由此产生的企业价值增长的郑重承诺,凯捷帮助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凯捷在34个国家拥有员工,在专业服务领域中位居世界前三名,并已在巴黎证券交易所挂牌。

  评论

  与CSR一起游泳

  本报记者 邓心

  全球三大咨询公司之一的法国凯捷,1996 年就登陆中国。但无论与IBM、HP这种转型服务的“前IT公司”,或者埃森哲、毕博、德勤这些传统的“四大”公司,还是麦肯锡、波士顿这种以战略咨询见长的公司相比,凯捷在中国都算是悄然无声。但事实上,在中国并不为人们熟知的凯捷,在美国《咨询新闻》公布的年度50大咨询公司排名(以营业收入排名)中,位列第三,但相对名列榜首的IBM,和排名第二的埃森哲,凯捷这家典型的欧洲公司,都显得过于低调。

  外界对于凯捷的低调有着种种猜测,一种说法是凯捷要在中国修炼其内功,但走进凯捷办公室,一幅配有漫画的警言“SWIM WITH THE BIG FISH”(和大鱼一起游泳)颇为引人注意,也在不经意间透露了凯捷与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一起“游泳”的决心。

  2004年凯捷在中国导入了CBE(协同管理关系),并把它作为区别于其他咨询公司的竞争策略。有趣的是:在中国,CBE的形象代言人是“孔夫子”,凯捷希望CBE和中国人做事的思维、逻辑和方法一致。而凯捷更是从《论语》中拿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古训作为自己的咨询理念。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凯捷花费了大量时间研究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并为中国企业公民委员会提交了一份《企业公民委员会战略规划项目最终报告》。

  这是一个标志,代表着一直服务于世界最大制造商的凯捷,要与中国的CSR(企业社会责任)一起“游泳”了,正如凯捷的CBE一样,除了一般性合作,凯捷会和中国企业公民委员会一起配合、落实工作。对于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对知识转移的需求非常强烈的中国来说,顶级咨询公司的加入,将有助于中国企业在观察和了解项目之外,更加客观地观察和了解自己。凯捷将通过一个分享的平台,与中国企业一起在企业社会责任之路上并肩工作。-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