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社会福利主义中看不中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3日 23:00 财经时报

  张五常

  搜索关键词:社会福利主义

  我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家中国餐馆吃饭,见到菜牌上一条春卷的价格为8美金,就问餐馆的经理:“你们从批发商那里买鸡,用不用抽税?”答曰:“抽百分之二十五。”再问:“鸡烹调好了卖给顾客,用不用再抽税?”答曰:“百分之二十五。”又再问:“那么入息税多少?”答曰:“百分之四十。”可见,瑞典的物价奇高,是因为税、税、税!

  但国民的平均收入,是包括税在内的。税愈高,国民的收入就愈高。要增加数字上的国民收入,加税可也。香港的财政司屡次要推行销售税,不知是否要拜瑞典为师,学一下增加国民收入的快捷方式法门。要是他在香港推行百分之五百的销售税,那么香港的国民收入在一夜之间成为世界之冠。

  瑞典抽税那么高(可能不比芬兰高,一位朋友最近在芬兰喝一杯白开水,4美金!),政府赐与人民的福利当然非同小可。一位当地朋友的太太在家中浴室跌断了骨头,政府不仅给她免费治疗,给她一年的有薪假期,还派人到他们家里,把政府认为不安全的浴室免费

装修(问题是,要是她可拿装修费折算成现金,她会不会不要装修而要钱?)。母亲生孩子可休假一年;孩子病了,可休假两个月;薪金的百分之九十是由政府支付的(问题是,在这种有薪的休假中,若还能找些工作赚钱的话,那你工作不工作?)。

  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然而,问题的所在是:假若瑞典政府要在山间兴建一条毫无价值的公路,耗资一千万美元,在国民收入的统计上,当然是增加了一千万美元;因为政府认为该公路起码值此数字。但事实上该公路一文不值,以市价而言国民收入并无增加,政府不过把公路的建造费用加进去罢了。那是说,好看,但不中用。

  从国民平均收入而言,瑞典的数字远超美国,中国香港更是瞠乎其后。表面上看,森穆逊大赞特赞的瑞典经济模式有其可取之处。街道清洁(姑勿论其所付的经济费用是否值得);每一家都起码是小康之家(一位小康以上的朋友请吃晚饭,主人偶然不小心,将一块羊肉掉在地上,连忙拾起来,冲洗后再分享);很多人有汽车(但到机场接朋友汽油费用太高,贵客自理);居民的房子内都挂着多幅画(是朋友自绘而送的)。

  诺贝尔基金很客气,供给我在瑞典时的全部费用。但与我同去的两个孩子的起居饮食是自费的。他们同住一个酒店房间,在那里吃早餐与晚餐;两人和我一共打了6个简短的长途电话到香港。4天过后,在酒店结账(结基金会供给以外的账)是四千多美元。春卷的价格何足道哉?

  入境之初,可能坐飞机坐得头昏眼花,否则我老早就应该留意到瑞典的“问题”了。下机后,从机场到酒店的

出租车费100美元,我还不觉得什么。但在途中,出租车司机问:要不要经过斯德哥尔摩的市中心看一下?我说:当然要看。车子过了一些不大起眼的房屋,只见四周江山如画,我问:斯德哥尔摩的市中心还有多远?答曰:已经过了!

  江山如画,瑞典名不虚传。但我体会到:社会福利主义中看不中用。

  跟帖

  瑞典福利国家制度的显著特征是覆盖面广、设计项目多、保障水平高,注重“公平”胜于“效率”。20世纪70年代后,这一制度的实施出现了财政危机,然而更深层次的危机,则是高福利所要求的高税率对人们工作积极性和国际

竞争力的打击,因此使之成为改革的重点。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