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广东粮食限价令管用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1日 18:15 《财经》杂志网络版

  英国BP公司前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不解决结构和体制问题,限价令只能收一时之效。如何让价格信号传导到供给方,不但让农民增产,还让农民增收,从而使供需回到平衡,这才是决策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背景】据当地报纸报道,广东省将从8月1日起施行《广东省主要粮食价格应急干预预案》。

  据介绍,如果出现以下情形,将由省物价局报请省政府批准启动该预案。粮食价格在7天内上涨50%以上,市场粮食供应紧张,群众抢购粮食并出现恐慌,且该状态持续15天以上;粮食价格在7天内上涨100%以上,市场粮食供应极度紧张,群众十分恐慌,抢购现象严重,部分地区出现粮食脱销。

  根据预案,粮食价格干预措施包括:加工环节按加工方式分别实行加工利润率或经营差价率控制;批发环节、零售环节实行经营差价率控制;根据当地居民承受能力,参照历史最高价位和毗邻地区的价格水平,合理制定“粮食零售最高限价”。其中,实行“粮食零售最高限价”方式的,在粮食购进成本上涨过多,各环节顺加作价时零售价格超过“最高限价”的,由各地对粮食加工或经营环节给予适当补贴。各地也要适时动用地方储备粮,以确保供应,平抑价格。

  而耐人寻味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于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严格控制政府提价措施的出台。凡是居民消费价格平均涨幅已突破当地预期调控目标较多的地方,年内原则上不得出台除促进节能环保外的、新的政府调价措施。对各省(区、市)授权市、县政府管理的价格,也要切实加强监管,努力保持价格水平的基本稳定。

  发改委还要求,审慎采取价格干预措施。未列入定价目录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均应由市场调节,正常情况下政府不应直接干预。遇突发事件或严重自然灾害引起价格显著上涨,确需实施价格干预措施的,要报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或授权,并及时向社会公告。

  此外,发改委还要求各地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经营者或者行业组织不得以会议纪要、协调价格、价格联盟等形式串通定价、联合提价。要严肃查处价格垄断、价格欺诈、价格歧视、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对性质恶劣、问题严重、影响较大的典型案件,要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

  英国BP公司前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即便粮食价格果真如人们担心的那样,出现50%以上的暴涨,限价令也只是一剂“猛药”,而非根治良方。如何让价格信号传导到供给方,不但让农民增产,还让农民增收,从而使供需回到平衡,这才是决策者应该关注的问题。不解决结构和体制问题,限价令只能收一时之效。

  她认为,此次广东省出台粮食应急预案,并不表示真的“狼来了”,并不是粮食价格已经上涨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当地政府可能希望传递这样一个信号:流通领域不要奢望通过囤积居奇、抬高粮食价格而牟取暴利;广大城市居民也大可不必心存恐慌而购入大量“战略储备粮”。但是,从长期来看,要想解决粮食价格居高不下的问题,唯一途径就是解决结构和体制问题,加速流通领域改革,让价格链条能顺畅地传导到生产者——农民那里,并使其受益于目前的高粮价。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供给,使供需恢复均衡。

  汪涛分析道,长期以来,粮食流通领域被国家严密地控制着,从统购统收改变为由几家国有粮食大企业垄断。粮食产业被视为国家命脉产业,开放度低,透明度低,竞争比较缺乏。当前的供需形势提供了改革的难得契机。

  她说,此次粮食价格飙升,主要来自国际粮食市场的震荡:由于能源价格上涨,以玉米为原料的乙醇需求大增,而玉米价格的上涨和增加种植又带来了与之争地的大豆等农作物价格上涨,并带动了以玉米为饲料的肉价上涨。关键的问题是,由于流通领域垄断了收购价,需求端引发的价格上涨只是促进了流通领域的利润上涨,而广大农民并没有分享到价格上升的实惠,相反地,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使农民只能压缩粮食生产, 再加上农民增加种植受到土地限制,他们对价格变动也缺乏信息,这种种因素共同加剧了粮价上涨。因此,相应的对策也不应“单打一”,比如,可对农民提供化肥补贴等。

  《财经》杂志实习记者郝煜采写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