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与财富的缘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6日 02:35 第一财经日报
叶航 每当我想做点什么赚钱的事而又总是失败的时候,我那位精于掌故、寓言又做过幼儿园老师的老妈就会这么说我:人奔财,万丈高;财奔人,万万顺。老妈的观点是说,财富与人是有机缘的,你不要挖空心思想着发财。于是,我就变得越来越没有斗志,总觉得我这人与财富没有缘分。 上世纪80年代,上大学的时候我是班级最热衷于勤工俭学的一个,一位出版社的亲戚帮忙找了个好差事,帮人家誊写稿子,1000字两毛钱,我和另外一位同学一个月誊写一部3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好拿到60多块钱,那已经是非常可观的收入了。到出版社交了稿子拿了钱,那心里别说有多高兴,那时候的60多块钱几乎是一般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你一个上学的学生突然兜儿里揣着这么多钱是什么滋味?首先我想过我妈说我奔着那财富去了,奔着了!这念头想着想着,我就不时地摸摸口袋,那硬硬的还在。快到学校了,我下了公交车的第一件事就是摸那口袋里的钱,可是钱不在了,我回头就向那公交车奔去,公交车已经远去。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下来,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钱,是和另外一位同学两个人的钱呢,我怎么向同学交代?马上还是想到了我老妈的警语:人奔财,万丈高啊!这件事害得我跟同学有了隔阂,同学怎么也不相信我把钱弄丢了。那时候喜欢听贝多芬的《命运》,学校的喇叭里一直放这个音乐,我听得有些心烦,说是不相信命运吧,事实就这样。 不过,我妈还经常讲一个老掉牙的小和尚与金子的故事。三伏天,骄阳似火,老和尚吩咐三个小和尚出去找金子,在走出寺庙不远的大路上,小和尚们遇到一大堆石头拦住了去路,第一位小和尚硬是从小山坡一样的石头上面爬过去了。第二位小和尚从路旁边的水沟里绕过去了。第三位小和尚有些实诚,他想这石头堆在这里不是影响寺庙里的人进出吗,那就把一大堆石头一块一块运到不远的山脚下去吧。等他把石头运完的时候,他发现石头底下有一堆金子。老和尚自然把第三个小和尚大大地表扬了一番。每当她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就会反驳她:第三个小和尚能得到这个财富,不也是他勤恳劳动而得来的吗?财富会自己奔着他去吗? “帮人家誊写稿子只拿这点钱,算什么?你自己写小说,那稿费可厉害了。”这是我那位亲戚跟我开玩笑的一句话,大学还没毕业,我就暗地里琢磨着写小说,那时候学校里的文学社团很吃香,中文系的几乎都是胸怀大志的未来作家,学经济学、数理统计的实在想不出将来能干什么。于是,我先是开始发奋多读一些文学名著,然后,就开始写诗歌、小说。学校的文学社总是收到社团外的一些稿件,也有稿件在学校文学社团的刊物上发表了,文章的最后还带了那么个括弧(请作者与文学社联系)之类的,心里又是十分的高兴。 写点小诗、小小说什么的,间或是拿了一点点小稿费,大学最后一年快毕业的时候,总算拿到一笔很像样的稿费,一篇中篇小说发表在上海的《萌芽》杂志上,拿了700多块钱的稿费,当时大学毕业的月工资只有70多块钱,你想这700多块钱就是大半年的工资啊!心里又想着:我发财了,我奔着那财富,我奔着了!这回的话还是被我妈说了:你别得意,这是财富奔你来了,财奔你了,万万顺!我无语可答,一心做着当作家的发财梦。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惊人的变化,而随着中国经济大潮的汹涌澎湃,作家写稿子拿稿费的那点财富就已经算不得财富了。而学经济学的那些同窗好友都纷纷搏击在商海之中,身家过亿的同学也有不少。 (叶航 专栏作家)
【发表评论 】
|